老僧元不服朱砂,境静心灰寿自遐。
庐阜招提三百所,只馀折桂与楞伽。
老僧元不服朱砂,境静心灰寿自遐。
庐阜招提三百所,只馀折桂与楞伽。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游楞伽(其二)》。诗中描绘了老僧不为外物所动,心境宁静,寿数悠长的场景,展现了佛教修行者追求内心平和与长寿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的“庐阜招提三百所”,指的是庐山上的众多佛寺,而“只馀折桂与楞伽”则可能是指在众多佛寺中,仅有的两座特别受到关注或提及的寺庙,这里“折桂”可能是指其中一座寺庙的名字,而“楞伽”则是另一座寺庙的名称。整首诗通过对比老僧与外界的差异,以及对佛教修行环境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想。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独见。
西游渡陇坂,脱屣古河县。
削发俗网裂,绝味诸漏断。
卧胁三十年,凝尘满羌簟。
六月大地燋,炉中结冰霰。
牛头实栴檀,降出九重殿。
正就寂灭时,泉竭悲禽散。
直从开元初,到今色不变。
破屋闭真相,野鼠嗅香篆。
时有碧眼人,酌乳供新献。
丹青岌嶪冠鳌丘,地辟天开洗百忧。
万窍倚空号一噫,八川盘野会千流。
浮云晚日悲馀翠,废苑荒陵怨暮秋。
自昔登临思善赋,高吟岂向世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