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不道似乌溪,榆柳连阴覆大堤。
常日墟船潮上下,每年春事瀼东西。
劝农随例拜车马,观稼依稀从杖藜。
牛角挂书吾道在,古来力食尽男儿。
鹿门不道似乌溪,榆柳连阴覆大堤。
常日墟船潮上下,每年春事瀼东西。
劝农随例拜车马,观稼依稀从杖藜。
牛角挂书吾道在,古来力食尽男儿。
这首诗描绘了鹿门附近宁静而田园诗意的景象,与乌溪有所不同,榆柳成荫的大堤映衬着江边的繁忙。诗人描述了日常里船只随着潮汐在墟市间穿梭,春天的农事在瀼东两岸如常进行。他以农事为题,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农民的敬意,每年春季都会乘着车马或扶杖藜去观察庄稼生长。诗人强调读书人虽以牛角挂书,但不忘农事之道,认为自古以来,男子汉就应该亲身参与劳动,这体现了他对男儿气概的崇尚。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
梅花淡淡著寒烟,漏泄春光老屋边。
会被清池写疏影,一枝分作两枝妍。
倚阑干立尽,看东风、吹度柳绵飞。
怕杜鹃啼杀,江南雁杳,游子何之。
梦断扬州芍药,落尽簇红丝。
歌吹今何在,一曲沾衣。
往事不堪重省,记柳边深巷,花外幽墀。
把菱花独照,脂粉总慵施。
怅春归、留春未住,奈春归、不管玉颜衰。
伤心事,都将分付,榆砌苔矶。
金仙顶门一只眼,五眼通神识无限。
云卿留得眼一只,眼力最高人不识。
眼里青囊一卷经,照破山川无遁形。
口谈祸福句句验,人谓先生真鬼灵。
自言好眼与人别,当年点得白龟睛上血。
龟存双眼我双眼,两眼精明光电掣。
有时采珠撼龙宫,有时捋须探虎穴。
独眼独眼真地仙,一角灵犀妙莫传。
谁知一眼二眼化千眼,笑杀时师空眼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