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鱼水感深恩。
当年若稳陇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
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鱼水感深恩。
当年若稳陇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
这首诗《读三国志》由明代诗人邢慈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抱膝长吟道自尊”,诗人以自身形象入诗,抱膝而坐,长声吟诵,表达了一种内心的自尊与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姿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也暗示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深入反思。
次句“一时鱼水感深恩”,运用了“鱼水”这一比喻,形容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鱼得水般相得益彰。这里不仅赞美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情谊,也表达了对历史中真挚情感的向往与敬仰。
接着,“当年若稳陇中卧”,诗人假设如果刘备在陇中能够稳居不移,或许历史的走向会有所不同。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探讨了历史人物决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对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的思考。
最后,“不到秋风五丈原”,引用了三国故事中的一个著名场景,即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诗人以此感叹,即使刘备当年稳居陇中,也可能无法避免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命运。这句话既是对历史无奈的感慨,也是对英雄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假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性以及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感慨,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故人营此地,台馆尚依依。
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
旧阴杨叶在,残雨槿花稀。
无复南亭赏,高檐红烛辉。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
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
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
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