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州前者灾尤重,地处南游众水归。
纵未目经心倍切,敢忘民务国斯依。
所欣逢岁苏千里,岂冀呼恩拥六飞。
银浦红桥春日嫩,高风遐想浴乎沂。
此州前者灾尤重,地处南游众水归。
纵未目经心倍切,敢忘民务国斯依。
所欣逢岁苏千里,岂冀呼恩拥六飞。
银浦红桥春日嫩,高风遐想浴乎沂。
这首诗描绘了沂州在经历严重灾害之后,面对恢复与重建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地方治理的深切关注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首联“此州前者灾尤重,地处南游众水归”,开篇即点明沂州曾遭受重大灾害,其地理位置位于南方,众多河流汇聚于此,暗示了灾害的规模与影响之大。
颔联“纵未目经心倍切,敢忘民务国斯依”,表达了诗人即使未曾亲见灾情,内心却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不敢忘记治国理民的根本职责。这里体现了诗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颈联“所欣逢岁苏千里,岂冀呼恩拥六飞”,描述了诗人希望看到的景象——经过努力,整个地区能够迎来复苏,百姓生活得以改善,国家繁荣昌盛。同时,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期望通过这种成就获得个人的荣耀或权力。
尾联“银浦红桥春日嫩,高风遐想浴乎沂”,以生动的意象收束全诗。银色的河浦、红色的桥梁在春日的嫩绿中显得格外美丽,高远的风仿佛引领着人们想象着在沂水边沐浴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寓意着精神上的洗涤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发展的殷切期盼,还蕴含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唯欠稼轩来。
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
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
馀事了凫鹜,闲咏命樽罍。
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
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
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
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宿云蔽空溪溟濛,我船晓系红蓼丛。
宿雨滑道树沥漉,我车早转青泥冲。
破程约涉一舍外,远目未快千山供。
岸傍小店换马去,毡裘障冷披蒙茸。
须臾巾盖不容展,莽莽暗雾逢逢风。
偕行客舆屡掀簸,适值官骑来憧憧。
刀弓负带竞硉矹,驙驷?驖骓騟骢。
争前迭进步殊窘,迫暮始望桥垂虹。
石塘百丈捍骇浪,间有滩碛纷鱼筒。
鸦群黑白混鸥起,帆影乱点遥波中。
笔床茶灶住此地,得句未必惭龟蒙。
浮图屋老且投宿,解担正听黄昏钟。
纱笼炙灯照佛古,展席布榻便吾慵。
酒边纸尽莫翻写,睡觉红日生于东。
汉祖肇炎图,三杰咸辅翼。
功成及酬赏,相国独第一。
发踪指示语,谁曰匪其实。
焉知英主心,方谨操纵术。
勋高疑益深,固异亭长日。
守关忠弗念,置卫防百出。
堂堂明且审,自计亦无失。
护军给饷馈,入秦收图籍。
用智既有馀,保身岂难必。
逊封散宏财,非真召平力。
污名起田宅,犹愈受斧锧。
终加恭谨辞,贤哉史臣笔。
文仲蔽展禽,难逃窃位名。
张汤法家流,推贤被嘉声。
公道日月如,无私天下行。
治古本根此,所以休甲兵。
嗟嗟祁大夫,举善何其宏。
曰雠吾甚恶,曰子非私情。
一旦俱荐引,晋伯由此成。
后世益多嫌,山林老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