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缘识·其十五》
《缘识·其十五》全文
宋 / 赵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三天境象验人间,不在江湖不在山。

大约颇同随报应,耳根清静道心闲。

(0)
翻译
三天的景象验证了人世间
它既不在江湖漂泊,也不在深山藏匿
注释
三天:指一段不长的时间。
境象:景象或世事的变化。
人间:人世间,现实世界。
不在:不在于。
江湖:泛指社会,也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山:隐居的地方,象征远离尘世。
颇同:大致相同,相似。
随报应:因果报应,佛教理念,行为的好坏会有相应的结果。
耳根清静:耳朵清净,没有外界干扰。
道心:修行者的心境,或者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闲:悠闲,平静。
鉴赏

这首诗名为《缘识·其十五》,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炅之手。诗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清净的思想境界。

"三天境象验人间,不在江湖不在山" 这两句意在说明诗人已超越了对世俗界限的执着,他的心灵不再被物质世界所束缚,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高度。"三天"可以理解为最高的精神层次,而"境象"则是形容这种精神状态下的景象和感受。"验人间"表明诗人用这样的精神境界去体察和认识人世间的一切。

接着的两句 "大约颇同随报应,耳根清静道心闲" 展示了诗人对于宇宙规律的顺应与内在修养的达观。"大约"意味着广泛无边的道理,"颇同"则表明这种道理与万物皆一的和谐统一。"随报应"指的是顺应自然、顺应因果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常见的思想。在这里,它强调了诗人对于生命流转中的平静接受态度。"耳根清静道心闲"则更加具体地描绘出诗人的内在世界:他的感官(以耳为象征)非常清净,不受外界干扰,而他的精神核心(即“道心”)也保持着悠然自得的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超脱之境,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衡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赵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题五峰兼简英禅师

何人缩地海东偏,灵岳分来不计年。

几见彩云争照日,真疑仙掌欲擎天。

依稀故国松千尺,迤逦前山石一拳。

四面开轩看不足,老僧时立碧溪前。

(0)

题明觉寺在在堂十二首·其十一

枉将风月恼肝脾,懒复雕镌出小诗。

昼日焚香面山坐,捲帘时与夜僧棋。

(0)

宿鹭亭

云过千溪月上时,雪芦霜苇冷相依。

正缘野性如僧癖,肯为游鱼下钓矶。

(0)

至日见梅

插向书窗小小瓶,看来看去眼增明。

花瓶莟子能多少,占却人间无限情。

(0)

孟夏廿一东作秩然

不见东耕四十年,兹晨蓑笠去翩翩。

从今数过三蓂朔,史笔当年大有篇。

(0)

蝶恋花·其八

小院菊残烟雨细。天气凄凉,恼得人憔悴。

被暖橙香羞早起。玉钗一任慵云坠。

楼上珠帘钩也未。数尺遥山,供尽伤高意。

伫立不禁残酒味。绣罗依旧和香睡。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