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都会,天堑横称固。
夭矫诸苍山,龙虎相盘踞。
所以定鼎占,殊叶明哲度。
仲谋志分割,群英为之辅。
晋元保东迁,亦以多才故。
宋武挺雄杰,中原振天步。
晚途急鼎革,狼狈沮内顾。
绍伯窃国权,畴当永其祚。
梁高感家难,稍近君子怒。
事佛不止贪,讳杀反滋蠹。
兴国名却敌,其究乃自树。
昪也惭君亲,苟得延旦暮。
千秋夸帝居,偏安非所慕。
汉兵既东出,明师仍北渡。
世有真主生,宁为形势误。
金陵古都会,天堑横称固。
夭矫诸苍山,龙虎相盘踞。
所以定鼎占,殊叶明哲度。
仲谋志分割,群英为之辅。
晋元保东迁,亦以多才故。
宋武挺雄杰,中原振天步。
晚途急鼎革,狼狈沮内顾。
绍伯窃国权,畴当永其祚。
梁高感家难,稍近君子怒。
事佛不止贪,讳杀反滋蠹。
兴国名却敌,其究乃自树。
昪也惭君亲,苟得延旦暮。
千秋夸帝居,偏安非所慕。
汉兵既东出,明师仍北渡。
世有真主生,宁为形势误。
这首《金陵怀古》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通过对金陵这一历史名城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政权更迭以及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
开篇“金陵古都会,天堑横称固”,点明金陵作为古代都城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天堑”形容其险要,暗示了其在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接下来“夭矫诸苍山,龙虎相盘踞”描绘了金陵周围山脉的壮丽景象,暗喻着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在此汇聚,形成了独特的地缘政治格局。
“所以定鼎占,殊叶明哲度”进一步阐述了金陵作为政治中心的重要性,强调了明智的决策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仲谋志分割,群英为之辅”提到三国时期孙权(字仲谋)的策略与群雄的辅助,展示了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晋元保东迁,亦以多才故”则回顾了西晋末年,司马睿(晋元帝)东迁建康(今南京),借助人才聚集的优势,稳固了政权。接着“宋武挺雄杰,中原振天步”赞扬了宋武帝刘裕的雄才大略,他在北方的军事行动,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局势。
然而,“晚途急鼎革,狼狈沮内顾”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即使拥有强大的实力,也可能因内部矛盾而丧失政权。王世贞通过“绍伯窃国权,畴当永其祚”表达了对权力篡夺者的批判,指出真正的统治者应当具备长远的眼光和稳固的根基。
“梁高感家难,稍近君子怒”提到了南梁时期,梁武帝萧衍面对家庭变故时的无奈与愤怒,反映了政治斗争中的个人情感与道德考量。随后“事佛不止贪,讳杀反滋蠹”批评了梁朝后期的佛教盛行与权力腐败现象,指出这种表面的宗教信仰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兴国名却敌,其究乃自树”总结了梁朝最终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强调了内部问题的严重性。最后“昪也惭君亲,苟得延旦暮”描述了后梁时期,虽然存在一些努力,但最终仍未能避免政权的崩溃,体现了历史的无奈与悲剧色彩。
“千秋夸帝居,偏安非所慕”表达了对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讽刺,强调了真正的伟大在于追求国家的统一与强盛。最后“汉兵既东出,明师仍北渡”、“世有真主生,宁为形势误”则预示着历史的循环与未来可能的转折点,提醒人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警惕权力的滥用与人性的弱点。
综上所述,《金陵怀古》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人性、权力、道德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过眼不知骑马几,低头何啻问鸡三。
旧游巷陌春风扫,新插田畴夏雨甘。
白首学从无季子,青山招隐有淮南。
人生共落三千界,未去嗔痴且去贪。
寒食穷愁叹陋邦,可怜终日雨淙淙。
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
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
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
太一游行遍九宫,世间无地可宽容。
坤维莫傍剑门阁,衡岳何依天柱峰。
睨柱傥能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松。
群羊竞语遽如计,欲息兵戈气甚浓。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
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
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
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
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
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