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探梅夏园·其二》
《探梅夏园·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晴光十里照平原,铁干冰姿盛此村。

高士着衫归雪屋,老僧乞食到蓬门。

难将盛事追吴越,但了閒情见鹤猿。

谷口有人窥得我,此心如水已无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寻梅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树在阳光下的美丽姿态,以及与之相映成趣的人物活动。首句“晴光十里照平原”,开篇即以广阔的视野引入,阳光普照,为整个场景铺垫了明亮而温暖的基调。接着,“铁干冰姿盛此村”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铁干,形容其坚韧不拔,同时“冰姿”则突出了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清冷之美,两者结合,形象地描绘出梅树在冬日中的独特魅力。

随后,诗人通过“高士着衫归雪屋,老僧乞食到蓬门”两句,引入了人物活动,高士与老僧的形象分别代表了文人雅士与宗教人士,他们或归家或行走在村落间,与梅树形成和谐共生的画面,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也暗示了梅树在不同人群心中的不同意义。

“难将盛事追吴越,但了閒情见鹤猿”两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吴越”泛指古代的江南地区,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强调了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完全捕捉和描述的。

最后,“谷口有人窥得我,此心如水已无言”两句,以谷口窥视者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这里的“此心如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如同平静的水面,没有任何波澜,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体现了他在自然美景面前所达到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日寻梅的美妙场景,以及诗人在此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趣和心灵之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感皇恩

剪玉蹙花苞,腊寒时候。间竹横溪自清瘦。

黄昏时候,拂拂暗香微透。寿阳妆面恨,眉频斗。

堪赏占断,三春先手。不是东君意偏有。

百花羞尽,故教孤芳独秀。只愁明月夜,笛声奏。

(0)

安恭皇后上仙发引三首·其一黄钟羽导引

金殿晚、愁结坤宁。天下母、忽仙升。

云山浩浩归何处,但闻空际彩鸾声。

紫箫断后无踪迹,烟霭霭,夜澄澄。晓梦到瑶城。

当时花木正冥冥。

(0)

庆元六年光宗皇帝导引一首

笳鼓发、云惨寒空。丹旐去、卷悲风。

忧勤六载亲几务,有巍巍、圣德仁功。

褰裳尊处大安宫。荆鼎就、遽遗弓。

仙游攀不及,臣民号恸诉苍穹。

(0)

祔庙导引一首

虞觞奉主,仙驭返皇宫。礼典极钦崇。

云旗前导开清庙,龙管咽薰风。巍巍尧父告神功。

追慕孝诚通。千秋万岁中兴统,宗祀与天同。

(0)

失调名

往来与月为俦,舒展和天也蔽。

(0)

失调名.瑞雪对江梅赋

须教相并檐前望,被飞絮、扑簌香腮。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