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这是一首充满学术气息和深情友谊的诗作,通过对昔日创立书堂、崇敬朱子学说以及山水环绕景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传承与个人成就的追求,以及对友人赵山长治台叟的深厚情感和期望。
“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这两句回忆起诗人的青年时代,在丙午这一特定年份里建立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地方。这里的“弱冠”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充满了青春和朝气,而“创书堂”则是知识与文化传承的象征。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朱熹(朱子)学说的崇敬,以及对赵山长治台叟所处环境的赞美。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学说影响深远,而“万山环紫阳”则描绘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紫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呼。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事业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时间流逝与成就大小的思考。这里的“工夫”指的是功夫或者是修行,“邃密”则意味着深远细致。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最后两句提及了过去在鹅湖的一番对话,或许是诗人与赵山长治台叟之间的学术交流或心灵沟通。这里的“端能子”可能指的是某位德高望重之人,或者是一个尊称,表示作者对其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与当下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成就、自然美景以及深厚友情的珍视。
莫向黔中路,令人到欲迷。
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
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
南方饶翠羽,知尔饮清溪。
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
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圭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井华。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
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拿。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
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