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这两句诗是李商隐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和期盼。开头两句“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佛经中的故事,另一个则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灵山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鹤峰悟道之地,而“昔去灵山非拂席”意在表达过去不曾踏足圣地;沧海求珠,则源自古代传说中的人们为了获取美丽的珍珠而深入危险的沧海。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心境变化,从过去未曾重视的关系到现在渴望重逢。
第三句“楞伽顶上清凉地”继续使用佛教元素,楞伽是印度佛经中的山名,象征着一种高远超脱的精神世界。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渴望重逢的情感。
最后一句“善眼仙人忆我无”则表现出一种淡然若失的境界。“善眼”指的是有慧眼识别真理的人,“忆我无”则是在说这位仙人对于诗人的思念毫不在意。这句话既是对朋友超脱尘世的一种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自嘲。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通过典故与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友情深厚而又渺茫的认识。
黄冠不返燕山客,柴市风霾蔽天黑。
剖将径寸夷齐心,染出一方天水碧。
故人却聘逃临安,有叟西台击竹还。
相逢静听啼鹃哭,石君洒泪比人寒。
斜飞半角都安在,朱鸟魂归朝局改。
母妃难补女娲天,帝子谁填精卫海。
会稽山南宝气空,妖僧一炬烧云红。
六丁独抱石君去,多年稳卧冯夷宫。
老渔大笑呼君起,有似蕤宾跃池水。
清光耿耿照秋霜,错道文山犹未死。吁嗟乎!
文山到今原不死,可惜青松斲研赵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