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天公洗眸子,试将把酒问姮娥。
清光一片已如许,斫却桂时应更多。
谁为天公洗眸子,试将把酒问姮娥。
清光一片已如许,斫却桂时应更多。
这首诗以秋月为主题,诗人李俊民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首句“谁为天公洗眸子”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比作被清洗过的眼睛,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接着,“试将把酒问姮娥”一句,诗人想象自己手持美酒,向月中的嫦娥发问,既体现了诗人对月的亲近感,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浪漫情怀。
“清光一片已如许”,进一步赞美月光的清澈与辉煌,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光芒所照亮。“斫却桂时应更多”则以砍伐桂花树为喻,暗示月光的丰富与无穷,即使砍去一部分,仍能收获更多,象征着宇宙的无限与生命的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灰。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
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
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咍。
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房湢斋庖间翠铺,环山环水绿云扶。
不知几许中人产,支慧居前后阿枢。
大椿蟠根双干矗,秀色各分元气足。
共占百五十二年,八千春秋从此卜。
西方无量不可思,南华寓言不须读。
造化发育自无已,天根月窟互相逐。
霜挟狞风夜推户,日碾晴空晓烘屋。
冰轮载魄将再弦,宝律浮葭欲飞玉。
天公作意表弧瑞,学子分题剡笺轴。
揆予受教自髧髦,岁月十分今已六。
我翁早出名利尘,我翁天纵清閒福。
眼明犹足察秋豪,脚健不肯支筇竹。
友善堂前高揭扁,懿德道心新万目。
人言腕力健于虎,更需万兔供豪秃。
不买驼峰换清供,不买蛾眉歌寿曲。
岁寒兄弟岁寒心,敬和长篇侑醽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