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灰。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
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
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咍。
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灰。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
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
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真娘墓》。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相当深刻,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名声与时间流逝的独特见解。
“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开篇便点出了古代社会中性别角色与价值评估的两大标准。女性的价值往往与其外貌(色)挂钩,而男性则是以才能为重。这两句话直接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体价值的看法。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灰。”这两句则表达了对那些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人生命价值的悲观态度。他们在世间仿佛就像尘土一般,无足轻重。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具体的地点——虎丘,并且提到了真娘之墓。这座墓地虽然只是一堆空土,但它所代表的是对逝者的一种纪念和尊崇。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这里形象地描述了人死后灵魂与肉体的消散,仿佛一切都化作了尘土。这种描写充满了悲凉和无常感。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诗人对此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为什么历史上有些名字能够流传千百年,而大多数生命却如同过眼云烟,毫无痕迹?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这几句描述了古代吴越地区女性去世后被安葬于山中的习俗。
“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对于那些没有外貌之美、也无才能可言的人来说,他们的墓地亦如同其他平凡的土堆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然而,真娘的墓地却是例外。即便是过往的旅人,当他们路过这里时,也会产生一份难以名状的情感。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诗人自称为爱慕名声之士,在此刻为真娘倾倒一杯酒,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
“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咍。”最后,诗人声明自己并非贪恋女色之徒,而是出于对名声的珍视。这样的行为让后人不会有所指摘或是不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真娘墓这一特定场景,探讨了生命、美貌、才能与名声的价值,以及时间流逝对人类的影响。王禹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小小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