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在梅花和尚墓,想应让与君龛。
梅花栽在墓之南。老僧消受得,日日诵华严。
快聚夜深愁客散,惟留月影空潭。
晓来卧看壁头山。惜花乎病酒,乃似再眠蚕。
君在梅花和尚墓,想应让与君龛。
梅花栽在墓之南。老僧消受得,日日诵华严。
快聚夜深愁客散,惟留月影空潭。
晓来卧看壁头山。惜花乎病酒,乃似再眠蚕。
这首清代曹尔堪的《临江仙·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以梅花庵为背景,想象友人可能在梅花盛开的和尚墓旁,将禅房让予友人居住,显示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清寂生活的向往。墓地南边的梅花,不仅增添了环境的雅致,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老僧消受得,日日诵华严”一句,暗示了僧人的修行生活,每日诵经修行,心境平和。夜晚,当愁客散去,只剩下月光洒在空寂的潭水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早晨醒来,看着墙壁上的山水画,似乎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甚至因惜花而微醉,如同春蚕欲眠般沉醉其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超脱情怀。
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
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
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
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
爨下有焦桐,柯亭有枯竹。
何期得遇蔡中郎,一取为琴一为笛。
中郎已死知音稀,每有奇物谁能知。
汨没泥沙弃水火,令人往往心伤悲。
国初至今二百载,其人与骨今安在。
二图沦落在人间,墨迹依稀犹未改。
吾乡陈伯炜、郑浮丘,两人前辈称风流。
坐宾楼上三更月,吹笛空江万籁秋。
名公诗句题应遍,画图潇洒尤堪羡。
恍若笛声江上闻,尚疑月色楼头见。
当年弃置废簏中,蠹鱼蚀尽尘埃蒙。
余偶得之发大叫,心颜怡悦开双瞳。
吁嗟乎,奇物显晦自有数,岂但柯亭之竹峄山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