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古籍的热爱。在诗中,作者描述了一幅场景:在三馆中曝书以防蛀蠹,他得见到了珍贵的《来禽》与《青李》的经典之作。秋蛇春蚓相互交织,野鹜与家鸡各有千秋,这里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和文学作品的竞美。
诗中提到的“玉函金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则是对古代皇室图书典籍的尊贵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然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和识别,“纷續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最后,诗人提到“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这可能是作者对自己文學生涯的反思和期许。同时,“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则表现了对于古籍传承的好奇与尊重。而“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则是对历史上那些为了获取知识而采取极端手段者的讽刺。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也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通过这短短几十字,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体会到苏轼当年阅读古籍时的那种激动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