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书岩好,谁知石洞奇。
外才一径尽,中忽万峰欹。
窍石天成屋,泓泉鬼斸池。
弘中远孙子,宴喜又添诗。
人道书岩好,谁知石洞奇。
外才一径尽,中忽万峰欹。
窍石天成屋,泓泉鬼斸池。
弘中远孙子,宴喜又添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自然风光。开篇“人道书岩好,谁知石洞奇”表达了人们对山水之美的普遍赞誉,但只有亲历其间才能体会到那份超凡脱俗的奇妙。这不仅是对景观的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人的认识局限的一种深刻感慨。
“外才一径尽,中忽万峰欹”则形象地展现了从一个狭窄的路径到达一个开阔视野的过程,其中万峰如织,让人惊叹不已。这里,“外才”指的是诗人初步的认知,而“一径尽”则是那条通向更深处的道路,"中忽"表明诗人进入洞穴后突然间发现了内在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的“窍石天成屋,泓泉鬼斸池”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美。"窍石"即是指那些被大自然雕琢过的岩石,而"天成屋"则形容这些岩石形成了如同房屋一般的空间;“泓泉鬼斸池”则更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似乎泉水和池塘都是由鬼斧(即自然鬼斧)而成。
最后,“弘中远孙子,宴喜又添诗”表明在这样的仙境之中,连祖孙三代相聚的场景也显得格外温馨。"弘中"指的是宽敞的空间,而“远孙子”则是对未来后人的美好祝愿;"宴喜"即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享受欢乐时光,"又添诗"则意味着这份喜悦还能激发出更多的诗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充满诗意的世界。
大滩水如天上来,奔腾涌沸声轰雷。
一线直落势复回,银河东泻沧溟开。
小滩石在水中夹,怒石夹水水逾狭。
新泉急火煎成泡,万斛明珠流出峡。
大滩小滩难复难,蛟鼍喷沫飞惊湍。
上滩更比下滩苦,行者未至心先寒。
江头大船不敢行,驾棹皆属麻阳人。
麻阳舟子强有力,满船日听喧呼声。
喧呼牵挽人挤排,各负长纤登高崖。
崖高路窄行不得,蛇行蒲伏泥中蛙。
壮者负纤黠持篙,篙撑怪石避惊涛。
一篙一拄一转侧,危梢起立如飞猱。
滩流浅处石势汹,舟陷石中舟愈重。
篙师赤体入水中,鳌负舟行舟始动。
楚黔地接相犬牙,千山万壑钩连斜。
诸峰横叠出滩口,奇崖峭壁森㟏岈。
山形崱屴波与吞,怒犀饿虎沙中蹲。
或如美人临水妆,黛螺秀色生明光。
俯听滩声仰见山,时时骇笑开心颜。
神工鬼斧不容壑,世间奇境非痴顽。
放舟似入青云端,江山如此亦壮观,何必徒嗟行路难。
《上滩行》【清·陈钟祥】大滩水如天上来,奔腾涌沸声轰雷。一线直落势复回,银河东泻沧溟开。小滩石在水中夹,怒石夹水水逾狭。新泉急火煎成泡,万斛明珠流出峡。大滩小滩难复难,蛟鼍喷沫飞惊湍。上滩更比下滩苦,行者未至心先寒。江头大船不敢行,驾棹皆属麻阳人。麻阳舟子强有力,满船日听喧呼声。喧呼牵挽人挤排,各负长纤登高崖。崖高路窄行不得,蛇行蒲伏泥中蛙。壮者负纤黠持篙,篙撑怪石避惊涛。一篙一拄一转侧,危梢起立如飞猱。滩流浅处石势汹,舟陷石中舟愈重。篙师赤体入水中,鳌负舟行舟始动。楚黔地接相犬牙,千山万壑钩连斜。诸峰横叠出滩口,奇崖峭壁森㟏岈。山形崱屴波与吞,怒犀饿虎沙中蹲。或如美人临水妆,黛螺秀色生明光。俯听滩声仰见山,时时骇笑开心颜。神工鬼斧不容壑,世间奇境非痴顽。放舟似入青云端,江山如此亦壮观,何必徒嗟行路难。
https://shici.929r.com/shici/5q2JdeI9.html
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
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圣者胞与言,夫岂夸大陈。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
宗周若蠢蠢,嫠纬烧为尘。
所以慨慷士,不得不悲辛。
看花忆黄河,对月思西秦。
贵官勿三思,以我为杞人。
城中半月居,日见凌云山。
朝烟暮霭各殊状,一一入我窗棂间。
山头俯首望城市,人烟都在丹青里。
山足云气山根涛,名胜巴西无与比。
清音亭,洗墨池,东坡遗迹犹在斯,残碑剥蚀苔藓滋。
惟有栖鸾峰顶千岁鹤,曾见先生来赋诗。
何处青山不媚妩,无人间作青山主。
我读先生集,佳句口能数,生不愿封万户,却愿载酒凌云游。
先生豪兴堪千秋,可怜垂老居常州,还山有愿终莫酬。
山苍苍,水茫茫,三江会合江流长,伟观使我神飞扬。
奚奴手持一壶酒,犹是眉州旧酿玻璃香,安得呼起先生劝满觞。
好山如此值一醉,明日携筇须再至。
清风为我开白云,凭栏更看三峨翠。
《登凌云山》【清·黄琮】城中半月居,日见凌云山。朝烟暮霭各殊状,一一入我窗棂间。山头俯首望城市,人烟都在丹青里。山足云气山根涛,名胜巴西无与比。清音亭,洗墨池,东坡遗迹犹在斯,残碑剥蚀苔藓滋。惟有栖鸾峰顶千岁鹤,曾见先生来赋诗。何处青山不媚妩,无人间作青山主。我读先生集,佳句口能数,生不愿封万户,却愿载酒凌云游。先生豪兴堪千秋,可怜垂老居常州,还山有愿终莫酬。山苍苍,水茫茫,三江会合江流长,伟观使我神飞扬。奚奴手持一壶酒,犹是眉州旧酿玻璃香,安得呼起先生劝满觞。好山如此值一醉,明日携筇须再至。清风为我开白云,凭栏更看三峨翠。
https://shici.929r.com/shici/QufZqdEk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