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萧疏瓦罐冰,浮名深惜误孤灯。
春愁不断帷呼酒,乱日无家只羡僧。
花底攒眉对彭泽,琴边披发伴孙登。
飘红浓绿知人闷,小阁看山试一凭。
生事萧疏瓦罐冰,浮名深惜误孤灯。
春愁不断帷呼酒,乱日无家只羡僧。
花底攒眉对彭泽,琴边披发伴孙登。
飘红浓绿知人闷,小阁看山试一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时代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纠葛。首句“生事萧疏瓦罐冰”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贫寒与简朴,瓦罐冰喻示着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生活的清苦。接着,“浮名深惜误孤灯”一句,表达了对虚名的不屑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深深感慨,孤灯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无助。
“春愁不断帷呼酒”描绘了春天里难以排遣的愁绪,借酒浇愁,却无法真正消除内心的忧郁。“乱日无家只羡僧”则反映了在战乱年代,无家可归的痛苦,羡慕僧侣的自由与超脱,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花底攒眉对彭泽,琴边披发伴孙登”两句运用典故,彭泽是陶渊明的官职地,孙登则是魏晋时期的隐士,通过与古代隐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最后,“飘红浓绿知人闷,小阁看山试一凭”以自然景物衬托人的愁闷心情,小阁看山,试图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但愁闷依旧,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动荡时期人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泽国秋深。绣楹天近,坐久魂清。
溪山绕尊酒,云雾浥衣襟。
馀霞孤雁送愁眼,寄寒闺、一点离心。
杜老两峰秀处,短发疏巾。佳人为折寒英。
罗袖湿、真珠露冷钿金。
幽艳为谁妍,东篱下、却教醉倒渊明。
君但饮,莫觑他、落日芜城。
从教夜、龙山清月,端的便解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