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
流入春葱指。半倚朱弦,微亸连环珥。通深意。
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
流入春葱指。半倚朱弦,微亸连环珥。通深意。
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点绛唇·惠山夜月赠鼓琴者》,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情寄托。诗中“绣岭横秋,玉螳吹暑迎凉气”两句,以生动的画面描写了秋天的惠山景色,绣岭如织锦一般展现眼前,而玉螳(即蝉)鸣叫似乎在迎接那清凉的晚风。接着“碧崖流水,流入春葱指”则是对山涧清泉的描写,水流潺潺,宛如春天的葱绿之指轻拂过石岸。
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心灵的寄托,在“半倚朱弦,微亸连环珥。通深意”这两句中,可以感受到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半倚朱弦,即半靠着红色的琴弦;微亸连环珥,是指手指轻触琴弦产生的美妙声音,连环珥可能是形容琴声如同珍珠落地一般清脆悦耳,通深意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来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
最后,“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场景,明月高悬,微风轻拂,而那分外的清风似乎只有懂得音乐之美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和欣赏。这不仅是对听者的一种挑选,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共鸣者的渴望。
先生学者师,文笔峭如山。
有时骋奇怪,倒引天上泉。
达观古有作,奇探今孰贤。
我亦颇自好,种芝东南阡。
笑倚岩间月,冷歌松下烟。
陆耘秀新插,水捕排旧筌。
闻师有紫书,愿启黄笈传。
三月下汝江,支离拜师前。
归来凤冈上,藉兰漱潺湲。
服师双麟芝,至今腹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