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雅的春日情景,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沉思。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体现了宋代词风的一种特质,即重视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幽欢一梦成炊黍" 这句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念。"知绿暗、汀菰几度" 描绘了春天草木繁盛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
"竹西歌断芳尘去" 这一句通过竹林中断续的歌声和消逝的花香,传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宽尽经年臂缕" 则更深化了对往昔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感伤。
"梅黄后、林梢更雨" 描绘了春末梅花落后的景象,雨水似乎在诉说着某种离别的情愫。"小池面、啼红怨暮" 则通过池塘中鱼儿的啼叫声和夕阳下的红晕,传递了一种对日暮时分的孤独感受。
"当时明月重生处" 这句诗似乎在追忆某个重要的时刻,那明亮的月光仿佛让往昔的记忆得以重现。最后一句 "楼上宫眉在否" 则是对远方所思之人的询问,带有一种淡淡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既有美感又不免哀愁的人生哲思。
里内张君生绰约,雅抱似欲翔寥廓。
家学早传张仲景,前身应是孙思邈。
曾饮长桑上池水,视脉还如睹三膜。
投剂几回死转生,救人何啻饥连渴。
不将蓬蔂异高门,当关百唤百不诺。
吾衰归卧衡庐交,反关谢客门罗雀。
三径荒芜竹树新,惟君来往穿林薄。
借问张君何所嗜,生爱清泉恬自乐。
神方不藉九转丹,淡尽凡情即仙药。
夜卧兜率宫,朝返络丝渡。
回瞻七十峰,峰峰蔽云雾。
忽然风捲重云开,紫盖朱陵似相顾。
遥观祝融隔层穹,空忆昨日经行处。
今日非昨日,人间异天路。
余本烟霞人,尘网宁自锢。
金简粗探虞夏文,莲花未蹑朱张步。
游踪苦被阴霾隔,元关莫藉仙源度。
我闻峨嵋之山高入天,上有灵仙不知数。
即今不复倚踌躇,驱车且向西游去。
重来拟结魏元君,不似桃源迷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