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这首诗是王义山的《挽李教授》,创作于宋末元初。从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分子艰难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父子的深厚情感。
诗中的“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两句,描绘了一位书生由于贫穷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生活窘迫。这里的“儒酸”指的是读书人因为贫困而显得憔悴。
接着,“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两句,则描绘了这位书生在严冬中没有温暖的地方可以取暖,只能在寒冷的环境中执行公务。这里强调的是书生的困苦与寒冷的对比。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父亲考取功名、现今自己也穿上了官服这一事实感到欣慰。在古代中国,“衣冠”指的是官员的正装,这里象征着学术与社会地位的成就。
最后,“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寿的渴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这里的“期颐上寿”是希望长命百岁,而“古来少”则表示这种愿望在历史上很难实现。“归去关山雾雨漫”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与世隔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的心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生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的艰难与知识分子的悲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家庭、学术成就以及长寿的个人情感。
满城春色花如雪,极目烟光月似钩。
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
皇明驭历,仁深海县。载择良辰,式陈高宴。
颙颙卿士,昂昂侯甸。车旗煜爚,衣缨葱茜。
乐正展悬,司宫饰殿。三揖称礼,九宾为传。
圆鼎临碑,方壶在面。鹿鸣成曲,嘉鱼入荐。
筐篚相辉,献酬交遍。饮和饱德,恩风长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