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
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
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
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
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这首《早春怨·春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春夜图景。开篇“杨柳风斜”,以杨柳随风摇曳的形象,渲染出一种轻柔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黄昏人静,睡稳栖鸦”两句,通过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鸦鸟安稳的栖息,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与安详。
“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则细腻地描绘了室内的情景,蜡烛燃尽,更漏滴尽,篆香袅袅,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夜深人静的意境。这种对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红楼不闭窗纱”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红楼中未闭的窗纱,仿佛是春夜中的一丝温暖与期待,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憧憬。
“被一缕、春痕暗遮”中的“春痕”,既指春天的气息,也暗含着春夜的痕迹,这缕春痕如同轻纱般覆盖,既美丽又稍显朦胧,给人以无限遐想。
“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淡淡的烟雾、溶溶的月光、梨花的洁白,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月光洒在梨花上,不仅照亮了院子,也照亮了诗人的心境,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而言,《早春怨·春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夜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暂来双阙下,雅向九霞间。
遂策云中杖,言归海上山。
入林煮白石,服气驻朱颜。
自愧风尘客,琼枝窅莫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