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问庚桑,行行溪路长。
天高浮野色,山静落松凉。
坐草分鸥席,登崖取蜜房。
有僧疑惠远,徒倚咏沧浪。
晓日问庚桑,行行溪路长。
天高浮野色,山静落松凉。
坐草分鸥席,登崖取蜜房。
有僧疑惠远,徒倚咏沧浪。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清晨探访湖中吕上人的旅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晓日问庚桑,行行溪路长”以晨光初照,诗人沿着溪流前行的场景开篇,既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旅途的悠长与宁静。接着,“天高浮野色,山静落松凉”两句,通过“天高”、“山静”描绘出一幅辽阔而宁静的画面,而“野色”和“松凉”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清新与凉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坐草分鸥席,登崖取蜜房”则将视角转向了与自然的互动,诗人与鸥鸟共享草地,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登崖取蜜房”则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探索与欣赏。最后,“有僧疑惠远,徒倚咏沧浪”两句,通过提及“僧”与古代高僧惠远,以及引用《楚辞》中的“沧浪”,不仅增添了历史文化的深度,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
簇簌金梭万缕红,鸳鸯艳锦初成匹。
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间深。
此意欲传传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
为君裁破合欢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象尺熏炉未觉秋,碧池已有新莲子。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
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