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这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别离诗篇。诗人通过对友人柳子厚的赞美,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即将到来的别离的不舍。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柳子的德才双馨,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品格高尚,为诗人所敬佩。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表明即便在未曾谋面之前,诗人就已经通过柳子的作品了解了他的风采。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鉴赏力,也透露出他对友人的推崇之情。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这里的“寤寐”形容夜不能寐,心神不定,表达了诗人对柳子风采的频繁回味与深刻思念。三年时间的跨度,更凸显出这份思念之深长。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这两句写出了意料之外的相遇和短暂的共处生活。“流窜”一词用得恰当,形容人生无常的际遇,而“旬日”则强调了时间的短暂。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通过对比过去听闻与现在亲身感受的差别,诗人表达了亲身体验带来的更深刻印象和收获。
最后,“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在即将面临的别离中,诗人不禁发出感慨,心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分别的无奈。“抱悁悁”四字,更添几分沉重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深刻赞美和对即将到来的别离的不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