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何所乐,忽忽遂忘归。
江阔天低水,山深雾湿衣。
青虫当户织,白鸟背人飞。
野性因留滞,非干与世违。
山林何所乐,忽忽遂忘归。
江阔天低水,山深雾湿衣。
青虫当户织,白鸟背人飞。
野性因留滞,非干与世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首句“山林何所乐,忽忽遂忘归”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以至于忘记了归途,流露出一种沉浸于自然之美的愉悦心境。接下来,“江阔天低水,山深雾湿衣”两句,通过描绘广阔的江面与低垂的天空,以及深山中的浓雾,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似乎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融入。
“青虫当户织,白鸟背人飞”这两句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山林中常见的景象:青色的小虫在门前忙碌地织网,白色的鸟儿却在人的视线之外自由飞翔。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最后,“野性因留滞,非干与世违”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被山林的美景所吸引而停留,但这并非出于逃避社会,而是因为对自然本性的追求与认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祇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铁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雳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踏断庐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