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于江易清,光习与流喜。
矧兹混初生,万象莹其始。
窈魄散微痕,丹霞摄之起。
晢晢众煌星,分辉如其使。
苍山亦助情,隐黛环积水。
传意睆长干,近远各无滓。
轻华到平沙,宛转碧波倚。
以风引下上,淼茫从所指。
冰魂若有借,微明斯焉瀰。
于微探空色,明固不任侈。
静夜落诸喧,四虚归一视。
樯影次以收,澹澹水天止。
月于江易清,光习与流喜。
矧兹混初生,万象莹其始。
窈魄散微痕,丹霞摄之起。
晢晢众煌星,分辉如其使。
苍山亦助情,隐黛环积水。
传意睆长干,近远各无滓。
轻华到平沙,宛转碧波倚。
以风引下上,淼茫从所指。
冰魂若有借,微明斯焉瀰。
于微探空色,明固不任侈。
静夜落诸喧,四虚归一视。
樯影次以收,澹澹水天止。
这首诗描绘了初生月的美丽景象,诗人郭之奇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洒在江面上的清丽与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如“苍山”、“碧波”、“微明”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首句“月于江易清,光习与流喜”,开篇即点明月光洒在江面的清澈与喜悦,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矧兹混初生,万象莹其始”,描述了初生月照亮万物,赋予世界以光明的场景。诗人通过“窈魄散微痕,丹霞摄之起”这一句,巧妙地将月光与霞光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霞光的热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晢晢众煌星,分辉如其使”,诗人将月光比作众星的光芒,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与均匀分布。接下来,“苍山亦助情,隐黛环积水”,通过描写山峦与水体的相互映衬,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传意睆长干,近远各无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月光传递情感的能力,无论远近,都能带来纯净的感受。最后,“以风引下上,淼茫从所指”,描绘了月光随风飘荡,或高或低,自由自在的动态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初生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赞美。
正听山鸟向阳眠,黄纸除书落枕前。
为感君恩须暂起,炉峰不拟住多年。
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
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
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
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
自言重不幸,家破身未亡。
人各有一死,此死职所当。
忍将先人体,与主为疣疮。
妾死主意快,从此两无妨。
愿信赤心语,速即白刃光。
南郡忽感激,却立舍锋芒。
抚背称阿姊,归我如归乡。
竟以恩信待,岂止猜妒忘。
由来几上肉,不足挥干将。
南郡死已久,骨枯墓苍苍。
愿于墓上头,立石镌此章。
劝诫天下妇,不令阴胜阳。
可怜风雪浙东西,先数余杭次会稽。
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
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翅低。
更对雪楼君爱否,红栏碧甃点银泥。
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回。
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
屈曲闲池沼,无非手自开。
青苍好竹树,亦是眼看栽。
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
此生终老处,昨日却归来。
向夕搴帘卧枕琴,微凉入户起开襟。
偶因明月清风夜,忽想迁臣逐客心。
何处投荒初恐惧?
谁人绕泽正悲吟?
始知洛下分司坐,一日安闲直万金。
权门要路是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
今日怜君岭南去,当时笑我洛中来。
虫全性命缘无毒,木尽天年为不才。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