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雨》
《秋雨》全文
宋 / 陈藻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梅花五鼓城头角,吹向愁人枕前落。

一声心胆碎无馀,三声两声那更作。

天明起坐壁为邻,檐外垂垂秋雨脚。

雨脚强,鬓毛弱,若为一滴白几茎,纵使赤松犹老却。

(0)
注释
五鼓:古代计时法,指五更天,即凌晨三点到五点。
愁人:心情忧郁、烦恼的人。
心胆碎无馀:形容极度惊恐或悲伤,心神俱碎。
檐外:房屋的屋檐外面。
雨脚:形容雨滴连续不断地落下。
鬓毛弱:形容人的头发稀疏,暗示衰老。
若为:相当于‘如何’,表示疑问。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名,此处借指长寿之人。
老却:形容变得衰老。
翻译
五更时分,城头传来梅花的角声,直入愁人心头,飘落在枕边。
一声响起,心惊胆战,再无安宁;两三声更是让人难以承受。
天亮后起身,四周墙壁仿佛成了邻居,屋檐外秋雨滴滴答答不断。
雨点沉重,岁月催人老,每一滴都可能让白发增添几根,哪怕赤松仙人也会因此苍老。
鉴赏

这首宋诗《秋雨》是陈藻所作,以梅花五更时分的城头角声作为引子,描绘了秋雨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愁苦。首句“梅花五鼓城头角”营造出黎明前的寂静与紧张气氛,角声如梅花般在夜色中飘落,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接着,“吹向愁人枕前落”直接表达了愁绪随着角声入梦,使得梦境都充满了哀愁。

“一声心胆碎无馀,三声两声那更作”通过角声的连续响起,强化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震撼和无法言表的悲痛。天明后,诗人起身独对墙壁,檐外秋雨绵绵,“檐外垂垂秋雨脚”形象地刻画了阴冷的环境,进一步渲染了孤寂和无奈的情绪。

“雨脚强,鬓毛弱”运用对比,写出了秋雨的冷酷无情与诗人身体的衰弱,暗示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最后两句“若为一滴白几茎,纵使赤松犹老却”,以白发的增加象征时光的无情,即使像赤松那样长寿,也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雨和角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和岁月沧桑的深深愁苦,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陈藻
朝代:宋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猜你喜欢

丁卯春夏,余离居芙蓉湖外,久阔丁娘之索,屡勤徐淑之遗,触绪萦思,每物成咏,归舟追录,一过聊代晤言,置袖十年定不漫灭·其一茶

蚕房初试碧旗新,私饷天涯病渴人。

想得双文梨树畔,雪瓯斜倚独含颦。

(0)

云客有灯词十绝句,命余属和,因追忆金沙风物,聊写一二,以碎狭之才,赋荒寒之景,真觉酸风拂人矣·其八

揽镜重匀衬脸霞,且将风景对人夸。

邻姬笑指钗头看,落却垂枝几穗花。

(0)

和于氏诸子秋词·其十三

奉坠征衫泪一双,索居从此闭瑶窗。

还愁梦里寻郎去,烟月凄迷隔暮江。

(0)

日日有雨

望见乡山一抹青,霎时风雨暗前汀。

天公也似人哀怨,每到斜阳一泪零。

(0)

有所窥

花影花香搅睡情,香融绣被夹罗轻。

楚云入梦浑迷晓,蜀酒禁愁误达晨。

曲曲银屏低拂燕,层层珠箔略闻莺。

游人窥探栖鸳去,刻向琅玕记我曾。

(0)

灯宵纪事·其三

春空淡白照银纱,一径幽寻避月华。

记得画桥南畔去,绿杨阴下是他家。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