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藏日影微吞吐,道是晴来又似阴。
秋色涵空醒醉眼,雁声到耳引归心。
暴流决岸危桥断,古木堆烟远寺深。
自料短才无用处,任缘不复觅知音。
云藏日影微吞吐,道是晴来又似阴。
秋色涵空醒醉眼,雁声到耳引归心。
暴流决岸危桥断,古木堆烟远寺深。
自料短才无用处,任缘不复觅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楼远望所见的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云藏日影微吞吐",通过云雾缭绕,阳光时隐时现,展现了秋天天空的变幻莫测。"道是晴来又似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天气的不确定性,如同诗人的心情一般,难以捉摸。
"秋色涵空醒醉眼",诗人被满眼秋色所吸引,清新而宁静,仿佛能洗净醉眼的疲惫。"雁声到耳引归心",大雁的叫声唤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对归家的渴望。
"暴流决岸危桥断",描绘了河流湍急,桥梁险峻,暗示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暗喻人生的艰难。"古木堆烟远寺深"则以古木与远方的寺庙构成了一幅深远而寂静的画面,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两句"自料短才无用处,任缘不复觅知音",诗人感慨自己的才能有限,无法施展,只能随缘而过,不再强求知音的理解或赏识。这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和无奈,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登楼野望之景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宋人诗风的含蓄和深沉。
肌雪浮香,见梅花清姿,漫劳凝伫。
淡粉最娇,羞把春□,长记寿阳眉妩。
绿苔深径寻幽地,谁相伴、凌波微步。
翠鸳冷,芳尘路杳,旧游何处。不信重城间阻。
终没个因由,寄声传语。
宝炬凝珠,彩笔呵冰,密写断肠新句。
月寒烟瞑孤山下,羞吟□、断桥边去。遮愁绪。
丹青怎生画取。
穷居如将豆塞耳,一泓自足牛蹄水。
那知邻境有人豪,笑观造化但儿子。
笔端万字惊倒人,春色秋风随喜嗔。
一读锦囊殆仙去,欲借云軿遂朝真。
更当负笈慰愁绝,凭公一扫平生拙。
门人益亲自得回,会观踏破门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