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蒂红衣薄醉妆,凌波舒影覆鸳鸯。
莲房有子心偏苦,藕节含香丝更长。
绿蒂红衣薄醉妆,凌波舒影覆鸳鸯。
莲房有子心偏苦,藕节含香丝更长。
这首诗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与内在的苦涩,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哲思。
首句“绿蒂红衣薄醉妆”,以“绿蒂”和“红衣”描绘荷花的外在美,绿叶衬托着红色的花瓣,如同女子轻施薄妆,显得娇艳欲滴。这里的“醉妆”二字,不仅形容了荷花的色彩鲜艳,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次句“凌波舒影覆鸳鸯”,通过“凌波”一词,形象地展现了荷花在水中轻轻摇曳的姿态,仿佛在水面跳跃,其舒展的影子覆盖了水中的鸳鸯,营造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这里不仅赞美了荷花的动态美,也借鸳鸯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态平衡的向往。
第三句“莲房有子心偏苦”,转而深入探讨荷花的内在世界。莲房中孕育着果实,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但同时,“心偏苦”则暗示了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
最后一句“藕节含香丝更长”,将视线从花朵转向了藕节,强调了荷花的香气与坚韧。藕节虽细,却能散发出持久的香气,象征着内在的美好与力量。同时,“丝更长”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绵延不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荷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还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持久不变的赞美。
目阻天阊高,河山蔽荒棘。
岂真巫咸愚,竟铩大鹏翼。
万妙罗寸畦,一瞬了声色。
谷神不守中,筋骸遭蠹贼。
今我废无为,犹能事庖湢。
苦效蚕恋桑,蠕蠕日三食。
竟有乱绪丝,纷来缭胸臆。
雀肉能几何,饿鹰惨相逼。
窄厈缠紧云,乌由避残刻?
坤灵扬清风,庶乎燄垆熄。
大儿从我寝,小随祖母眠。
空房未忍入,往往白昼键。
微风鸣纸窗,疏竹凄生烟。
虽有明月时,曾无鬓影妍。
或汝魂恋兹,倦还凭谁肩。
穗帐馀泪痕,是汝昔所弹。
汝昔有爱女,先汝死十年。
近态当益娇,依依汝膝前。
汝或以兹慰,吾心差少安。
伤哉悲女心,复因悲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