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熙严祖,师象敬宗。惟皇肃肃,有来雍雍。
雕梁霞复,绣橑云重。观德自感,奉璋伊恭。
彝斝尽饰,羽缀有容。升歌发藻,景福来从。
孝熙严祖,师象敬宗。惟皇肃肃,有来雍雍。
雕梁霞复,绣橑云重。观德自感,奉璋伊恭。
彝斝尽饰,羽缀有容。升歌发藻,景福来从。
这首诗描绘了在太庙举行祭祀活动时的庄严与肃穆氛围。开篇“孝熙严祖,师象敬宗”表达了对先祖的尊敬与追思,强调了祭祀活动的神圣性。接着“惟皇肃肃,有来雍雍”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庄重与和谐,仿佛整个天地都沉浸在虔诚与宁静之中。
“雕梁霞复,绣橑云重”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太庙的建筑之美比作天边的霞光与云端的绣楼,既展现了建筑的宏伟与华丽,也暗示了祭祀活动的崇高与神秘。接下来“观德自感,奉璋伊恭”则表达了参与者内心的感动与恭敬,他们通过观察先祖的美德而深受启发,以最庄重的姿态表达对先人的敬仰。
“彝斝尽饰,羽缀有容”描述了祭祀用品的精美与庄严,彝斝(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装饰着繁复的图案,羽毛装饰着的器物则增添了仪式的华贵感。最后,“升歌发藻,景福来从”预示着随着音乐的响起,吉祥与福气将随之而来,整个祭祀活动达到了高潮,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庙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礼仪、秩序和和谐社会的追求。
端溪一带笼花草,幽趣何如剡曲好。
炎峤虽然霏雪微,也有寒梅占春早。
乘兴只缘访戴来,七星岩畔几徘徊。
干旌缥缈劳相问,月俸分馀足酒杯。
舟维信宿何能返,折简雷阳催既晚。
涉沅窥疑尚未遑,相思辄上幽兰坂。
祝先生,尔何用丰城之利器,清庙之鸾刀。
割波间之赤鲤,截天外之纤毛。
烹鲜久属尝渑口,运斤更值成风手。
剖决万事如流泉,霹雳群豪无掣肘。
越山苍苍丰水深,先生此日正鸣琴。
一曲阳春谁可和,千载钟期知我心。
四门博士夙相倚,为说风流尽如此。
仙舄何时入帝京,斗边且曳尚书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