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新来三月还,一春光景镜中看。
东风也逐情浓处,吹落桃花放牡丹。
四月新来三月还,一春光景镜中看。
东风也逐情浓处,吹落桃花放牡丹。
这首元代诗人刘秉忠的《新开牡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时节,新开牡丹的美丽景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变迁与情感的波动巧妙融合。
“四月新来三月还”,开篇即以时间的变化为背景,暗示季节更迭,万物复苏。四月的到来,仿佛是时间的重新开始,而三月的回返,则是大自然循环往复的体现。这样的表述,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又蕴含着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一春光景镜中看”,春日的美景如同镜子中的倒影,清晰而美丽。这里不仅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更通过“镜中看”这一比喻,强调了春景的静谧与美好,仿佛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东风也逐情浓处,吹落桃花放牡丹”,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东风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也似乎懂得了人间的情感,它在情感浓郁之处轻轻吹拂,让桃花凋谢,牡丹盛开。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喻了情感的起伏与变化。桃花的凋零与牡丹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交替与重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体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
三年永阳谪,幽谷最来频。
谷口两三家,山泉为四邻。
但闻山泉声,岂识山意春。
春至换群物,花开思故人。
故人今何在,憔悴颍之滨。
人去山自绿,春归花更新。
空令谷中叟,笑我种花勤。
奚琴本出奚人乐,奚虏弹之双泪落。
抱琴置酒试一弹,曲罢依然不能作。
黄河之水向东流,凫飞雁下白云秋。
岸上行人舟上客,朝来暮去无今昔。
哀弦一奏池上风,忽闻如在河舟中。
弦声千古听不改,可怜纤手今何在。
谁知著意弄新音,断我樽前今日心。
当时应有曾闻者,若使重听须泪下。
谁谓田家苦,田家乐有时。
车鸣缫白茧,麦熟啭黄鹂。
田家此乐几人知,幸独知之未许归。
逢时得宠已逾分,报国无能徒尔为。
收取玉堂挥翰手,却寻南亩把锄犁。
春分腊雪未全销,凛冽春寒气尚骄。
摄事初欣迎社燕,寻芳因得过溪桥。
清浮酒蚁醅初拨,暖入莺篁舌渐调。
兴味爱君年尚少,莫嫌斋禁暂无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