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节严夷蹠,孤贞覈谢陶。
悬知老僧廪,芝蕙共清高。
成佛未为贵,知儒定足豪。
我来寻塔志,莽莽但蓬蒿。
苦节严夷蹠,孤贞覈谢陶。
悬知老僧廪,芝蕙共清高。
成佛未为贵,知儒定足豪。
我来寻塔志,莽莽但蓬蒿。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游大善寺》。全诗通过对大善寺环境的描绘和对僧侣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信仰与儒家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联“苦节严夷蹠,孤贞覈谢陶”以“夷蹠”和“谢陶”为喻,赞扬了僧侣们坚守清苦节操的高尚品质,如同古代隐士般独立不群,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这里,“夷蹠”和“谢陶”分别指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通过对比,突出了僧侣们不同于世俗的纯洁与坚韧。
颔联“悬知老僧廪,芝蕙共清高”进一步描绘了大善寺内僧侣们的生活环境,想象中老僧们的粮仓里,不仅有粮食,更有如芝如蕙般高洁的精神食粮,象征着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高雅。
颈联“成佛未为贵,知儒定足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与儒家思想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成为佛陀并非人生的最高追求,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并实践儒家的道德原则,这同样能展现出人的豪迈与伟大。这里,诗人将佛教与儒家思想并置,体现了其对不同文化价值的包容与思考。
尾联“我来寻塔志,莽莽但蓬蒿”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他来到大善寺,寻找内心的寄托与灵感,却发现眼前只有荒草丛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隐喻。整首诗在赞美僧侣精神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综上所述,全祖望的《游大善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佛教与儒家思想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长安今独归。
一纸乡书报兄弟,还家羞著别时衣。
紫禁宿初回,清明花乱开。
相招直城外,远远上春台。
谏曹将列宿,几处期子玉。
深竹与清泉,家家桃李鲜。
折芳行载酒,胜赏随君有。
愁疾自无悰,临风一搔首。
故人随化往,倏忽今六霜。
及我就拘限,清风留此堂。
松竹逾映蔚,芝兰自销亡。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颎如冰玉姿,粲若鸾凤章。
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
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黄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
岂必限宿草,含悽洒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