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云,松际色,早晚对君君未识。
淳于梦,王质柯,点君不省如君何。
朱颜有时还不酡,君不闻,踏踏歌。情何浓,目何了。
形骸龙钟鬓丝皓,机关不破终于夭。
有心曾悟几浮云,有耳曾闻几啼鸟?
檐树不风枝自鸣,落花半与春阶平。
一天晴日已如是,况此夜来风雨声。
霜前柳条春后莺,好花落尽弹空筝。
山头云,松际色,早晚对君君未识。
淳于梦,王质柯,点君不省如君何。
朱颜有时还不酡,君不闻,踏踏歌。情何浓,目何了。
形骸龙钟鬓丝皓,机关不破终于夭。
有心曾悟几浮云,有耳曾闻几啼鸟?
檐树不风枝自鸣,落花半与春阶平。
一天晴日已如是,况此夜来风雨声。
霜前柳条春后莺,好花落尽弹空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春日闲居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山头云,松际色”,描绘了山峰上云雾缭绕,松林间色彩斑斓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接下来,“早晚对君君未识”一句,似乎在说,这样的美景虽美,却无人能真正欣赏和理解,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
“淳于梦,王质柯”引用了两个典故,淳于棼梦见大槐安国,王质观棋不觉斧柯烂,通过这两个故事,诗人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幻象与真实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朱颜有时还不酡,君不闻,踏踏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朱颜易老,时光匆匆,诗人以“踏踏歌”表达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情何浓,目何了”,情感深厚,目光却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这既是对外界现象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形骸龙钟鬓丝皓,机关不破终于夭”描述了岁月的无情,身体逐渐衰老,生命终将消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有心曾悟几浮云,有耳曾闻几啼鸟?”诗人反思自己,曾经对世事有所感悟,但又有多少是真正理解的呢?对自然的声音,又有多少能够深刻体会?
“檐树不风枝自鸣,落花半与春阶平”,风吹过屋檐下的树木,枝条自行摇曳作响;春花凋零,一半落在台阶上,与地面平齐,这些细节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规律的和谐。
“一天晴日已如是,况此夜来风雨声”,晴朗的一天已经如此,更何况是夜晚的风雨之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对生活变化无常的感慨。
最后,“霜前柳条春后莺,好花落尽弹空筝”,霜降前柳条依然翠绿,春去后黄莺依旧欢唱,美好的花朵最终凋零,只剩下空荡荡的筝弦,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轮回,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美好总是短暂的,唯有接受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