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之家为夔龙氏,龙之威神爪牙利。
岂肯因人下求食,拿攫风雷随所嗜。
问君世学今几传,翰墨诸仙侈名位。
后来诸孙颖与路,元祐衣冠相整治。
春秋大易蜀有师,我获升堂时问义。
江边乔木殊未改,重来忍唾成都地。
感君遗文远相访,凛凛高风今不坠。
梅花道路宽作程,瓠叶杯盘同此味。
少年赤手弄霜雪,想见倚门迟岁馈。
还家莫道囊橐空,客子夜寒仍少睡。
君之家为夔龙氏,龙之威神爪牙利。
岂肯因人下求食,拿攫风雷随所嗜。
问君世学今几传,翰墨诸仙侈名位。
后来诸孙颖与路,元祐衣冠相整治。
春秋大易蜀有师,我获升堂时问义。
江边乔木殊未改,重来忍唾成都地。
感君遗文远相访,凛凛高风今不坠。
梅花道路宽作程,瓠叶杯盘同此味。
少年赤手弄霜雪,想见倚门迟岁馈。
还家莫道囊橐空,客子夜寒仍少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石的作品,名为《送范颖胄》。诗中通过对夔龙氏家族及其子孙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范颖胄的深厚情谊和高洁品格的赞美。
"君之家为夔龙氏,龙之威神爪牙利"两句,开篇便以夔龙比喻范家的尊贵与力量,夔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威猛而又神圣的存在,这里用来形容范家的高贵和不凡。
接下来的"岂肯因人下求食,拿攫风雷随所嗜"两句,则表达了对范颖胄这种出身贵族却不屑于低俗行径的赞赏。诗人认为他绝不会为了物质利益而低三下四,而是有着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问君世学今几传,翰墨诸仙侈名位"两句询问范家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成就,表达了对其家族文脉的敬仰。"后来诸孙颖与路,元祐衣冠相整治"则是描绘范家子孙的才能和他们在元祐年间(北宋时期)的仕途生涯。
"春秋大易蜀有师,我获升堂时问义"一句,提到了诗人自己曾经向蜀地的一位学者请教过《春秋》的大义,显示了诗人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尊重。
接着的"江边乔木殊未改,重来忍唾成都地"两句,则是写诗人再次踏足成都时,对于这片熟悉而又美丽的土地怀有深情。"感君遗文远相访,凛凛高风今不坠"则表达了对范颖胄留下的文字作品的赞赏和敬意,以及诗人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与他的精神联系。
最后两句"梅花道路宽作程,瓠叶杯盘同此味"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而"少年赤手弄霜雪,想见倚门迟岁馈"则是对范颖胄年轻时的英姿飒爽以及他对于岁月流逝的珍惜之情的描绘。"还家莫道囊橐空,客子夜寒仍少睡"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不愿分离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品格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精神境界。
平生闲放久,野鹿许为群。
居止邻西岳,轩窗度白云。
斋心饭松子,话道接茅君。
汉主思清净,休书谏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