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闲扃煦日长,静探琅简事虚皇。
依依柳荫银塘暗,习习风穿玳押凉。
碧合暮云连础润,绿攀奇树透怀香。
蒙山近得脩真诀,辟谷常餐太乙粮。
小院闲扃煦日长,静探琅简事虚皇。
依依柳荫银塘暗,习习风穿玳押凉。
碧合暮云连础润,绿攀奇树透怀香。
蒙山近得脩真诀,辟谷常餐太乙粮。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小院的宁静与生机。首句“小院闲扃煦日长”,以“闲扃”二字生动地刻画出小院的宁静与主人的悠闲,而“煦日长”则渲染出春日温暖明媚的氛围。接下来,“静探琅简事虚皇”一句,通过“琅简”这一古代文献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依依柳荫银塘暗,习习风穿玳押凉”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色。柳荫下的银塘在阳光下显得幽暗而神秘,习习微风吹过,穿过雕花的门扉,带来一丝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凉爽的氛围。
“碧合暮云连础润,绿攀奇树透怀香”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层次感。傍晚时分,碧空与低垂的云朵相连,基础湿润,绿叶攀爬着奇树,散发出阵阵香气,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最后,“蒙山近得脩真诀,辟谷常餐太乙粮”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实践。通过“蒙山”这一地点的提及,以及“脩真诀”、“辟谷”、“太乙粮”等词语,透露出诗人追求精神层面提升与自然生活哲学的倾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山苍苍,江茫茫,鸟飞不尽吴天长。
潮平涨落洲渚出,秋风几舍鲈鱼乡。
渔郎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
脩鳞出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荡漾。
长林无声枫叶丹,清波不动江水寒。
谁令此图落尘土,乃是杨侯造化之笔端。
我披此图四十载,老去而今重见画。
空留名字落人间,当日题诗几人在。
渔人走利士走名,得失与鱼相重轻。
笑把纶竿渺沧海,浩歌直欲脍长鲸。
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
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
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
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
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
意教妙手发天悭,戏取神功当众美。
君不见浣花野老深结庐,白盐赤甲龙虎趋。
清吟醉赏左右足,当时应笑秦鞭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