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秘监秋江捕鱼图》
《杨秘监秋江捕鱼图》全文
金 / 赵秉文   形式: 古风

山苍苍,江茫茫,鸟飞不尽吴天长。

潮平涨落洲渚出,秋风几舍鲈鱼乡。

渔郎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

脩鳞出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荡漾。

长林无声枫叶丹,清波不动江水寒。

谁令此图落尘土,乃是杨侯造化之笔端。

我披此图四十载,老去而今重见画。

空留名字落人间,当日题诗几人在。

渔人走利士走名,得失与鱼相重轻。

笑把纶竿渺沧海,浩歌直欲脍长鲸。

(0)
鉴赏

这首诗《杨秘监秋江捕鱼图》由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江捕鱼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渔人劳作的景象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句“山苍苍,江茫茫”以苍茫的山色和浩渺的江面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接着“鸟飞不尽吴天长”一句,通过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暗示了时间的悠长。

“潮平涨落洲渚出,秋风几舍鲈鱼乡”描绘了潮水涨落时洲渚显现的景象,以及秋风吹过,让人联想到鲈鱼的故乡,充满了季节的气息和对自然的向往。

“渔郎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将渔人的劳作场景具体化,通过“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等细节,展现出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脩鳞出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荡漾”则通过修长的鱼鳞和金色的夕阳,赋予画面以动态美和色彩感,增强了视觉效果。

“长林无声枫叶丹,清波不动江水寒”两句,通过静谧的树林和红枫叶,以及平静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与之前的热闹场景形成对比。

“谁令此图落尘土,乃是杨侯造化之笔端”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赏,认为这幅画是大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最后,“我披此图四十载,老去而今重见画”抒发了诗人对这幅画的深厚情感,即使历经多年,依然能从中感受到画中的魅力。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物活动,还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人生得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作品永恒价值的赞美。

作者介绍
赵秉文

赵秉文
朝代:金   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生辰:1159~1232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齐天乐·其六

西风满面吹花发,肩舆遍行荒野。

草莽无垠,人烟扫迹,犹有青山如画。斜阳又下。

奈倦宿军营,喜逢田舍。

官事驱驰,旅途情绪顿衰谢。

天边雁飞渐远,故园回首处,离恨难写。

寒入征衣,云遮望眼,忘却向来潇洒。

尘氛未解,便好问归舟,早阖休驾。

梦绕寒溪,小梅应绽也。

(0)

拟古十首.杏花天.拟白石·其六垂虹夜泊

月明消却娃宫酒。听吹笛、清寒满袖。

向时双桨载离愁、去后。几春风待问柳。谩回首。

三江渡口。念西子、如今在否。

上方钟动客船开、别久。寄新诗、兴未有。

(0)

贺新郎.呈李容齐学士

岁又将秋矣。向天涯、良朋高会,于今无几。

馆阁雍容称好客,谁似青莲才子。

词赋手、招来芜市。

小院双榆新霁后,写伤心、绮语清宵里。

争击钵,任浮醴。余惟翘首兴怀耳。

正穷愁、柴门偃仰,未陪名士。

妒杀晓风残月句,谱自娉婷女史。

作佳话、流传不已。

何日更成文字饮,共狂歌、一曲凉飙起。

先寄讯,吾知己。

(0)

采桑子.舟泊南康,望庐山,用钱介维韵

停帆旧是兵戈地,寂寞城闉。肠断行人。

何处炊烟一缕新。屏风九叠干霄立,翠染波纹。

多谢匡君。双剑峰高割晓云。

(0)

齐天乐.蝉

西园渐届清商节。疏林一声凄切。

叶底潜流,枝头乍送,常向空庭纷聒。齐姬恨结。

正无限伤心,晓风残月。

寥落高天,满身凉露响还歇。

故园旧曾听处,柴门闲依杖,清韵飘忽。

翻入云深,传来院静,不数哀蛩啼鴂。悲秋自说。

任南陌东城,斜阳明灭。更忆闺中,鬓丝真髣髴。

(0)

满江红·其二次吕居仁韵

象麓草堂,何处在、白芒洲曲。

有负郭东泉,当年书屋。

碧岭千层盘翠黛,清溪一带流寒玉。

对萋萋、芳草一川平,烟中绿。南山下,东篱菊。

北窗外,西潭竹。静隔断红尘,那知荣辱。

少日尽多林壑趣,中年游遍天涯足。

到于今、把世态人情,看教熟。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