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苍苍,江茫茫,鸟飞不尽吴天长。
潮平涨落洲渚出,秋风几舍鲈鱼乡。
渔郎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
脩鳞出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荡漾。
长林无声枫叶丹,清波不动江水寒。
谁令此图落尘土,乃是杨侯造化之笔端。
我披此图四十载,老去而今重见画。
空留名字落人间,当日题诗几人在。
渔人走利士走名,得失与鱼相重轻。
笑把纶竿渺沧海,浩歌直欲脍长鲸。
山苍苍,江茫茫,鸟飞不尽吴天长。
潮平涨落洲渚出,秋风几舍鲈鱼乡。
渔郎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
脩鳞出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荡漾。
长林无声枫叶丹,清波不动江水寒。
谁令此图落尘土,乃是杨侯造化之笔端。
我披此图四十载,老去而今重见画。
空留名字落人间,当日题诗几人在。
渔人走利士走名,得失与鱼相重轻。
笑把纶竿渺沧海,浩歌直欲脍长鲸。
这首诗《杨秘监秋江捕鱼图》由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江捕鱼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渔人劳作的景象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句“山苍苍,江茫茫”以苍茫的山色和浩渺的江面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接着“鸟飞不尽吴天长”一句,通过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暗示了时间的悠长。
“潮平涨落洲渚出,秋风几舍鲈鱼乡”描绘了潮水涨落时洲渚显现的景象,以及秋风吹过,让人联想到鲈鱼的故乡,充满了季节的气息和对自然的向往。
“渔郎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将渔人的劳作场景具体化,通过“聚鱼”、“鸣两桨”、“轻罾触破青山浪”等细节,展现出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脩鳞出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荡漾”则通过修长的鱼鳞和金色的夕阳,赋予画面以动态美和色彩感,增强了视觉效果。
“长林无声枫叶丹,清波不动江水寒”两句,通过静谧的树林和红枫叶,以及平静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与之前的热闹场景形成对比。
“谁令此图落尘土,乃是杨侯造化之笔端”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赏,认为这幅画是大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最后,“我披此图四十载,老去而今重见画”抒发了诗人对这幅画的深厚情感,即使历经多年,依然能从中感受到画中的魅力。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物活动,还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人生得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作品永恒价值的赞美。
西风满面吹花发,肩舆遍行荒野。
草莽无垠,人烟扫迹,犹有青山如画。斜阳又下。
奈倦宿军营,喜逢田舍。
官事驱驰,旅途情绪顿衰谢。
天边雁飞渐远,故园回首处,离恨难写。
寒入征衣,云遮望眼,忘却向来潇洒。
尘氛未解,便好问归舟,早阖休驾。
梦绕寒溪,小梅应绽也。
岁又将秋矣。向天涯、良朋高会,于今无几。
馆阁雍容称好客,谁似青莲才子。
词赋手、招来芜市。
小院双榆新霁后,写伤心、绮语清宵里。
争击钵,任浮醴。余惟翘首兴怀耳。
正穷愁、柴门偃仰,未陪名士。
妒杀晓风残月句,谱自娉婷女史。
作佳话、流传不已。
何日更成文字饮,共狂歌、一曲凉飙起。
先寄讯,吾知己。
西园渐届清商节。疏林一声凄切。
叶底潜流,枝头乍送,常向空庭纷聒。齐姬恨结。
正无限伤心,晓风残月。
寥落高天,满身凉露响还歇。
故园旧曾听处,柴门闲依杖,清韵飘忽。
翻入云深,传来院静,不数哀蛩啼鴂。悲秋自说。
任南陌东城,斜阳明灭。更忆闺中,鬓丝真髣髴。
象麓草堂,何处在、白芒洲曲。
有负郭东泉,当年书屋。
碧岭千层盘翠黛,清溪一带流寒玉。
对萋萋、芳草一川平,烟中绿。南山下,东篱菊。
北窗外,西潭竹。静隔断红尘,那知荣辱。
少日尽多林壑趣,中年游遍天涯足。
到于今、把世态人情,看教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