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芍药诗·其三》
《芍药诗·其三》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

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

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

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0)
注释
满院:整个庭院。
匀开:均匀分布。
似:像。
赤城:比喻灯火通明的城市。
帝乡:京城。
齐点:一同点亮。
上元灯:元宵节的灯笼。
感伤:感慨。
纶阁:官署,这里指内阁。
多情客:多愁善感的官员。
珍重:重视,珍爱。
维扬:古代扬州的别称。
好事僧:行为端正的僧侣。
酌处:斟酌饮酒。
深蘸甲:酒杯深深浸入杯口。
花朵:指酒杯中的酒。
细含棱:细致地包在花瓣边缘。
老郎:老臣。
为郡:担任郡守。
辜:辜负。
朝寄:朝廷的期望。
百不能:什么事都做不了。
翻译
满院的灯火均匀如赤城,京城同庆元宵节的灯笼。
感伤的是多情的官员们在内阁,珍视着扬州的好心僧侣们。
他们举杯对月,酒杯深深浸润着酒杯口,折来的花朵细致地包在花瓣边缘。
我这个老官员辜负了朝廷的期望,除了写诗,其他百事不擅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芍药诗》之三,通过对节令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

这一联写的是初春时节,芍药花竞相开放,其盛况如同传说中的美丽之地赤城。而“帝乡”指代京都洛阳,这里提到的“上元灯”,即是元宵节(元夜)的灯会活动,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怀旧情绪。

"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

这里,“感伤”表达了一种哀愁的情感,而“纶阁多情客”则是指那些对美景、美事都能产生深切感受的游子。而“珍重维扬好事僧”,则是在赞颂那些能够珍惜和传承美好事物的高僧,显示出诗人对于文化传承者的尊敬。

"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

这一联写的是诗人在品酒时,对酒杯中倒映出的花影产生了感慨。而“折来花朵细含棱”则是在描绘摘下花朵后所蕴含的美好,这里的“细含棱”暗示着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

"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最后一联中,“老郎”自指诗人自己,而“为郡辜朝寄”则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不舍。而“除却吟诗百不能”则是说除了吟咏诗词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无法表达内心的无限感慨。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乙酉岁暮有感·其一

罢参归趁日高眠,随意翻书不计编。

岁事从教催白发,春风元只在丹田。

(0)

六么令

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

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

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

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

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0)

磐石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

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

疏箔捲烟雾,明时望泬漻。

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0)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六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0)

题华亭钱参园池

花里藏仙宅,帘边驻客舟。

浦涵沧海润,云接洞庭秋。

草木山山秀,阑干处处幽。

机云韬世业,暇日此夷犹。

(0)

邸报改元得雪

天意阴晴冻未分,忽惊璧璐散纷纭。

梅花露白难誇客,麦本藏青预策勋。

野水断流鱼入椮,江云垂地雁迷群。

太平天子新鸿号,感召端由叶气薰。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