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投竿避地来,缘公数启到金台。
郊居成赋先相示,赌墅行游屡许陪。
每挹新型知雅量,常徵古事见清裁。
一从门馆飘零后,欲放招辞愧不材。
昔日投竿避地来,缘公数启到金台。
郊居成赋先相示,赌墅行游屡许陪。
每挹新型知雅量,常徵古事见清裁。
一从门馆飘零后,欲放招辞愧不材。
此诗《挽张宫傅(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徐孚远所作。全诗通过对昔日与张宫傅交往的回忆,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首联“昔日投竿避地来,缘公数启到金台”,描绘了诗人与张宫傅初次相遇的情景,通过“投竿避地”这一细节,展现了两人因共同的兴趣或志向而结识,随后频繁往来于高官云集之地,暗示了张宫傅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
颔联“郊居成赋先相示,赌墅行游屡许陪”,进一步描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诗人提到在张宫傅的郊居中,对方曾先一步创作作品并分享给诗人,而自己也多次有幸陪同张宫傅进行郊游和赌博别墅的活动,这些看似轻松愉快的场景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交流与相互理解。
颈联“每挹新型知雅量,常徵古事见清裁”,是对张宫傅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诗人赞扬张宫傅不仅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还善于引用古代典故,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判断力。这不仅是对张宫傅文学修养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颂扬。
尾联“一从门馆飘零后,欲放招辞愧不材”,表达了诗人对张宫傅离世后的哀痛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再与之交流的遗憾。在张宫傅离开人世之后,诗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柱,表达了对失去挚友的深深悲痛和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无法达到张宫傅的高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与张宫傅的交往点滴,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张宫傅高尚人格和卓越才华的敬仰。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
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徵心于无心。
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
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
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
馀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
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沈。
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
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