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李秬约赏牡丹》
《次韵李秬约赏牡丹》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夭红浓绿总教回,更待清明谷雨催。

一朵故应偏晚出,百花浑似不曾开。

常誇西洛青屏簇,久说南滁紫线堆。

任是无情还有意,不知千里为谁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yuēshǎngdān
sòng / cháozhī

yāohóngnóng绿zǒngjiàohuígèngdàiqīngmíngcuī

duǒyìngpiānwǎnchūbǎihuāhúncéngkāi

chángkuā西luòqīngpíngjiǔshuōnánchú线xiànduī

rènshìqíngháiyǒuzhīqiānwèishuílái

翻译
鲜艳的花朵和浓郁的绿色总是让人期待春天归来,还要等待清明和谷雨的催促。
一朵花似乎故意推迟开放,其他的百花仿佛还未醒来。
常常称赞洛阳的青山环绕,长久以来人们谈论南滁的紫色花朵如堆积。
即使花朵本身无情感,也似乎有意展现,却不知它们是为了谁从千里之外赶来。
注释
夭红:鲜艳的花朵。
浓绿:浓郁的绿色。
回:回归,归来。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增多。
故应:故意。
偏晚:推迟。
百花:各种花卉。
浑似:仿佛,好像。
西洛:洛阳。
青屏:青山环绕。
簇:聚集,簇拥。
南滁:南滁州,古代地名。
紫线堆:紫色花朵堆积。
无情:无情感。
有意:有意为之。
千里:遥远的地方。
为谁来:为了谁而来。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李秬约赏牡丹》是晁补之所作,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春花的期待和欣赏之情。首句“夭红浓绿总教回”描绘了春天里牡丹的鲜艳色彩,唤起人们对花开的期待。接着,“更待清明谷雨催”暗示了牡丹盛开需要时令的催促,清明与谷雨之间的等待寓意着生命的孕育和绽放。

“一朵故应偏晚出,百花浑似不曾开”两句,通过对比一朵牡丹的迟开与百花未放,突出了这朵牡丹的独特性,仿佛它在众芳之中独自绽放,显得尤为珍贵。

“常誇西洛青屏簇,久说南滁紫线堆”两句,诗人以洛阳和南滁两地的牡丹盛景为背景,赞美了牡丹的繁多和美丽,犹如青屏簇拥、紫线堆积,生动形象。

最后,“任是无情还有意,不知千里为谁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情厚意,即使牡丹看似无情,实则含情脉脉,不知它千里迢迢而来,是为了给谁带来春色和喜悦。整首诗寓情于物,借牡丹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人约定的期待。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

南风起别袂,心到衡湘间。

归客楚山远,孤舟云水闲。

爱君采莲处,花岛连家山。

得意且宁省,人生难此还。

(0)

送萧常侍北使

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

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

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

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

(0)

又吟

有形皆朽孰不知,休吟春景与秋时。

争如且醉长安酒,荣华零悴总奚为。

(0)

寄孟协律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

挥泪洒暮天,滴著桂树枝。

别后冬节至,离心北风吹。

坐孤雪扉夕,泉落石桥时。

不惊猛虎啸,难辱君子词。

欲酬空觉老,无以堪远持。

岧峣倚角窗,王屋悬清思。

(0)

寄李辀侍郎

终过盟津书,分明梦不虚。

人从清渭别,地隔太行馀。

宾幕谁嫌静,公门但晏如。

櫑鞞乾霹雳,斜汉湿蟾蜍。

追琢垂今后,敦庞得古初。

井台怜操筑,漳岸想丕疏。

亦冀铿珉佩,终当直石渠。

此身多抱疾,幽里近营居。

忆漱苏门涧,经浮楚泽潴。

松栽侵古影,荤断尚芹菹。

语嘿曾延接,心源离滓淤。

谁言姓琴氏,独跨角生鱼。

(0)

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

出入土门偏,秋深石色泉。

径通原上草,地接水中莲。

采菌依馀蘖,拾薪逢刈田。

镊挦白发断,兵阻尺书传。

避路来华省,抄诗上彩笺。

高斋久不到,犹喜未经年。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