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李辀侍郎》
《寄李辀侍郎》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终过盟津书,分明梦不虚。

人从清渭别,地隔太行馀。

宾幕谁嫌静,公门但晏如。

櫑鞞乾霹雳,斜汉湿蟾蜍。

追琢垂今后,敦庞得古初。

井台怜操筑,漳岸想丕疏。

亦冀铿珉佩,终当直石渠。

此身多抱疾,幽里近营居。

忆漱苏门涧,经浮楚泽潴。

松栽侵古影,荤断尚芹菹。

语嘿曾延接,心源离滓淤。

谁言姓琴氏,独跨角生鱼。

(0)
翻译
终于走过盟津,梦境清晰非虚幻。
人在清渭河畔分别,两地间隔着太行余脉。
宾客幕僚何曾嫌弃宁静,公府门前依然平静如常。
兵器库中雷鸣震动,银河倒映湿漉漉的蟾蜍。
未来的雕刻将延续,古老的淳朴得以恢复。
怀念曹操在井台劳作,想象魏武帝在漳水岸边的施政。
也期待能像古人那样直言无讳,最终能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我身体多病,幽居之地靠近军营。
回忆在苏门涧漱口,经过楚泽的积水。
松树生长在古影之中,荆棘断处仍有芹菜田。
沉默的话语也曾被接纳,心灵深处清澈无垢。
谁说姓琴,独自一人超越世俗如鱼跃龙门。
注释
盟津:古代地名,黄河边上的渡口。
分明:清楚明白。
清渭:古代河流,渭河。
太行:中国东部山脉。
宾幕:宾客幕僚。
公门:官府大门。
櫑鞞:古代兵器库。
乾霹雳:形容兵器库中的兵器声如雷鸣。
井台:古时打水的地方,象征勤劳。
操筑:指曹操修筑道路。
石渠:汉代皇家图书馆。
幽里:僻静的住处。
苏门涧:古代山涧名。
芹菹:芹菜腌制的菜肴。
心源:内心深处。
姓琴氏:姓琴的人。
角生鱼:比喻超脱世俗,如鱼跃龙门。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开篇"终过盟津书,分明梦不虚"表明诗人已经阅读完信件,信中的内容清晰无误,就如同梦境一样真实。接着"人从清渭别,地隔太行馀"描绘了与亲友分别的情景,清渭河畔的离别,以及两地相隔的遥远感。

诗中"宾幕谁嫌静,公门但晏如"则是对家中环境的描述,宾客稀少的门前显得异常寂静,而公共场所的门庭若市,但却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櫑鞞乾霹雳,斜汉湿蟾蜍"用了强烈的音响和生动的地貌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人的情感随着时间流转而深化,"追琢垂今后,敦庞得古初"表明他在回忆中寻找安慰,同时也在历史长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井台怜操筑,漳岸想丕疏"则是对过去生活场景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担忧。

接下来的"亦冀铿珉佩,终当直石渠"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于坚定信念的自我激励。然而,"此身多抱疾,幽里近营居"又透露出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以及他目前所处环境的孤寂。

最后,"忆漱苏门涧,经浮楚泽潴。松栽侵古影,荤断尚芹菹"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而"语嘿曾延接,心源离滓淤"则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谁言姓琴氏,独跨角生鱼"一句,则像是对诗人身份的一个隐晦指涉,同时也可能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一种期待或憧憬。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于远方亲友的无尽思念。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保安道中

白草黄沙没使车,保安城郭望中赊。

牛羊垄上西风紧,鸟雀林边落日斜。

家信浮沉南度雁,乡心寥落北城笳。

东西奔走浑无定,敢望金台即是家。

(0)

宫词·其二十二

一枕西风候雁哀,新凉庭院独徘徊。

窗前一片梧桐月,曾照羊车几度来。

(0)

宫词·其二十一

日长金殿暑方炎,侍女摇风午梦甜。

起傍玉阑干外立,一声风铁落前檐。

(0)

拟唐人四时宫词二十首次官汝清韵·其十九

细骨轻躯不耐寒,阳回天上渐冬阑。

椒房旧日流苏暖,不道于今翠被单。

(0)

王猛

卧龙俦匹谅非难,只为他先识阿瞒。

扪虱剧谈天下事,不知江左有龙蟠。

(0)

送祁郎中致和出使朝鲜

九重圣化今无外,万里梯航讵有涯。

一自东周雅亡后,使君今日继皇华。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