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其二》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山前乳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山前乳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这两句通过对比山前清澈的乳水与山上的仙风,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达到心灵净化的向往。乳水象征着纯洁,而山上的仙风和舞动的桧杉,则带有超凡脱俗的意境。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这里的“细细龙鳞”和“团团羊角”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石的奇特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两句不仅是对景物的精彩描述,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力与自然力量的赞美。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这两句中,“冯夷”指的是古代的穴居生活,而“梁栋”则是正常建筑结构的代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这两句则直接流露出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无奈与厌倦,以及对于远离是非、保持精神自由的渴望。这里的“二子”可能指的是古代隐逸之士,诗人希望像他们一样,超脱尘世的纷争和诽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简单生活和精神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苏轼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内阁白玉簪

东殿晨光喜近临,文华清露沐来深。

绣纹细辨黄千线,巾影时横玉几簪。

秋早碧阑霏雪堕,昼长赪案素香沈。

发生共荷栽培力,泽润功成副沃心。

(0)

答陈都宪静斋

孔林瞻奉七旬年,驿使公诗简并传。

异事任城天独借,当时闽海梦长悬。

纲常一种观风地,道义三章伐木篇。

愧老误知犹浪出,壶南山色正悠然。

(0)

耀州庆春词呈族弟虞溪刺史

正月立春同州郡,腊月春回耀州城。

一年两番好春色,迎春都共故乡情。

同州太守祝寿母,春酒高堂倾大斗。

吾弟刺史聚诸儿,入门春台喧歌舞。

绕膝衣冠美且都,隔帘淑人窥清矑。

满床笏传华州事,见我开筵齐欢呼。

天涯有酒皆须醉,况我髫龄为兄弟。

近闻守牧并高标,中丞赏拔俱名吏。

却笑孑身万里游,家在青山成荒邱。

羸妻稚子仍无恙,昨得雁书今何愁。

对兹韶光转绰约,乾坤不老神仙乐。

五岳归来自长生,与君同杷梅花萼。

(0)

续前韵再寄循良先生四首·其四

自叹蹉跎几度秋,繁华又到水山头。

摹他雨意兼晴意,撚断吟髭坐小楼。

(0)

天启宫词八首·其六

御鞭指处骑争驰,玉靶金弧月满时。

显德殿前曾教射,吾皇能将亦能师。

(0)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九

古迹微茫半莫求,龙沙舆记定难收。

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