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删修后,洪源万古明。
鄙称陈迹在,法著素王成。
漫笑边生笥,还轻韦氏籯。
所希鸿教焕,棫朴育贤英。
尼父删修后,洪源万古明。
鄙称陈迹在,法著素王成。
漫笑边生笥,还轻韦氏籯。
所希鸿教焕,棫朴育贤英。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中的第二十九首,主题为“经”。乾隆帝以尼父(孔子)修订编纂经典之事为引子,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尊崇与传承的渴望。
首句“尼父删修后”点明了孔子对经典的修订与完善,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洪源万古明”则赞美孔子的智慧如同源头活水,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影响深远。“鄙称陈迹在”暗示了古代的智慧与传统并未被遗忘,而是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留存至今。“法著素王成”进一步强调孔子作为“素王”的地位,他的思想与法度被广泛传播与实践。
接下来的“漫笑边生笥,还轻韦氏籯”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提及了不同版本的书籍与文献,表明了对各种知识与文化的包容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敬。最后,“所希鸿教焕,棫朴育贤英”表达了对孔子教育理念的向往,希望如同棫木培育出众多英才,社会能够涌现出更多智慧与品德兼备的人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也蕴含了对知识传承与教育发展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乾隆帝对于文化与教育的高度重视。
儒道苦不胜,迩来惟慕禅。
触途非巧者,于世分沈然。
要地羞难入,闲居钝更便。
清和挑菜食,闷寂闭花眠。
累遣期抛俸,机忘怕与权。
妨春愁筦榷,响夜忆林泉。
匪石从遭刖,殊膏枉被煎。
讨论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旧制群英伏,来章六义全。
休旬一拟和,乡思乱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