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鲁直无能,休将学业增。
病深仇药石,才短识良朋。
入夜寒侵骨,迟眠枕曲肱。
何当师阮籍,长啸见孙登。
性鲁直无能,休将学业增。
病深仇药石,才短识良朋。
入夜寒侵骨,迟眠枕曲肱。
何当师阮籍,长啸见孙登。
这首诗《抱病有感》由清代诗人安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病痛中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性鲁直无能,休将学业增”,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自我认知,他自认性格鲁直,能力有限,因此不再增加学业上的负担,暗示了他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自省。
颔联“病深仇药石,才短识良朋”,进一步深入描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社交环境。他因病深重而对药物产生了反感,同时因为才能有限,难以结识真正的朋友,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绪。
颈联“入夜寒侵骨,迟眠枕曲肱”,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夜晚病痛的折磨。寒冷的夜晚让诗人感到彻骨之寒,他只能晚睡,依靠着弯曲的胳膊寻求一丝安慰,形象地表现了病痛带来的痛苦和对温暖的渴望。
尾联“何当师阮籍,长啸见孙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像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一样,通过长啸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见到高洁的隐士孙登,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骨的仰慕,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病痛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孤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山头一寸云,山下一尺雨。
青天在层阴,未用遽披睹。
悬知垄亩间,不著蓑笠禦。
呼儿趣秧稻,唤妇催酿黍。
使君同戚休,有味胜鼎俎。
似闻小人言,无复怨詈汝。
行看黄云翻,不独翠浪舞。
饬厨办千觞,饮客醉一举。
不知城东湖,今复深几许。
鸥鹭莫相疑,龟鱼且为主。
中兴论相得耆英,进退能为国重轻。
有望临人山泰华,无私待物器权衡。
两朝礼貌缘同德,多士凭依为至诚。
自古元臣薨位少,一时生死极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