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鸾德耀,看齐眉举案,夫妻和煦。
谁识买臣翁子苦,负耒横经如故?
挟卷三馀、负薪一束,日日行吾素。
中年当信,苍苍不予误!
可叹十载糟糠,姬姜憔悴,竟下堂求去!
转瞬会稽官太守,不是单寒穷措。
世外浮云、门前覆水,此错伊谁铸?
一坏黄土,至今尚留羞墓!
伯鸾德耀,看齐眉举案,夫妻和煦。
谁识买臣翁子苦,负耒横经如故?
挟卷三馀、负薪一束,日日行吾素。
中年当信,苍苍不予误!
可叹十载糟糠,姬姜憔悴,竟下堂求去!
转瞬会稽官太守,不是单寒穷措。
世外浮云、门前覆水,此错伊谁铸?
一坏黄土,至今尚留羞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名叫朱翁子的人物形象,他以伯鸾为榜样,夫妻关系和睦,尽管生活艰辛,仍坚持耕读不辍。朱翁子像汉代的司马相如那样贫穷但志向坚定,每日劳作之余,不忘研读经典。然而,他的妻子在困苦中变得憔悴,最终选择离开。词人感叹十年夫妻情深,却因贫困而面临家庭破裂,这并非朱翁子的过错,而是社会现实的无情。他的一生如同过眼云烟,家庭变故如同门前流水,难以挽回。最后,词人惋惜地指出,朱翁子的悲剧结局,即使死后也只能在黄土中留下耻辱的记忆。整首词通过朱翁子的故事,表达了对贫寒士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