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才登用,南园即退藏。
不欺身自正,无欲气能刚。
士共悲梁坏,朝应惜鉴亡。
臧孙宜有后,世出甲科郎。
东府才登用,南园即退藏。
不欺身自正,无欲气能刚。
士共悲梁坏,朝应惜鉴亡。
臧孙宜有后,世出甲科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炎所作,名为《萧参政挽诗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时事变迁、人才退隐以及个人品德自持的抒情之作。
“东府才登用,南园即退藏。”这两句描绘了官场上的升降转换,以及个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东府指的是政府机构,而南园则象征隐居之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
“不欺身自正, 无欲气能刚。”这里强调了诗人的品德自持,不愿意为了私利而妥协自己的原则。"不欺身"意味着不对自己有所欺骗或虚假,而是保持真实与纯净。"无欲"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欲望的心境,进而使人格更显刚正。
“士共悲梁坏,朝应惜鉴亡。”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才凋零的哀叹。"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社会的柱石,即有才之士,而"鉴"则代表着能够照亮世道的智者。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于国家未来和文化传承的忧虑。
“臧孙宜有后,世出甲科郎。”最后两句展现了一种对家族和社会的美好愿景。"臧孙"可能是指家族姓氏的延续,而"甲科郎"则意味着希望家族能够培养出杰出的才子,以便于国家的兴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修养和对世事的洞察,还透露出了一种对于人才辈出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展望。
苍凄林莽,度征鸿正是,高空秋肃。
瑟瑟水天芦荻岸,愁杀布帆双逐。
越海云沉,吴江枫冷,何处扁舟宿。
青山入眼,浮螺不似新沐。
廿载鹿独江皋,黄尘浊酒,霜雪纷山麓。
此日追陪群彦后,觉秽在前珠玉。
芒屩难归,貂裘尽敝,梦里梅花屋。
频搔短鬓,媻娑不堪簪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