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兵欲向翁源洞,纠合官陂来打韶。
此策若行诚可虑,南雄唾手可能招。
贼兵欲向翁源洞,纠合官陂来打韶。
此策若行诚可虑,南雄唾手可能招。
这首诗是元代作家刘鹗所作的《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中的第十六首。诗的内容描绘了一种紧张的军事形势,贼兵计划攻打翁源洞,并与官陂的势力联合,意图对韶城构成威胁。诗人表达了对这一策略的忧虑,认为如果贼兵得逞,南雄(可能是地名)可能会轻易失守。整首诗简洁明快,体现了元代诗歌中对于时局动荡和地方安全的关注。刘鹗通过此诗,展现了他对军事动态的敏锐洞察和对国家边防的担忧。
暮秋访幽隐,谢屐凌崩空。
行到山顶间,还与平地同。
举手抉层云,下视无高峰。
疏藤挂赤虬,粘苔糁青茸。
面首三神山,缥缈沧海东。
指点笑语高,吹声半天中。
安得大鹏背,载我游无穷。
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