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未敢语吾曹,绛帐年来感二毛。
式谷犹应惭蜾蠃,投纶窃欲避阳鱎。
暮春谁识弦中趣,深雪可知门外高。
但愿诸生娴礼乐,他年池上看挥毫。
知非未敢语吾曹,绛帐年来感二毛。
式谷犹应惭蜾蠃,投纶窃欲避阳鱎。
暮春谁识弦中趣,深雪可知门外高。
但愿诸生娴礼乐,他年池上看挥毫。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范咸为回应学生欲以文章祝寿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年龄增长的感慨,以及对教育和学问的重视。
首联“知非未敢语吾曹,绛帐年来感二毛”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白发渐生的感慨。绛帐,古代讲学的地方,此处借指教学场所,诗人通过“二毛”(两鬓斑白)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自身的老去。
颔联“式谷犹应惭蜾蠃,投纶窃欲避阳鱎”运用了两个典故。式谷,即式谷鸟,常比喻贤能之人;蜾蠃,寄生蜂,常用来形容善于利用他人资源的人。投纶,钓鱼,这里隐喻为追求学问或官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有才德,却不愿像蜾蠃那样寄生于他人,更不希望在追求功名的路上像阳鱎那样过于急躁。
颈联“暮春谁识弦中趣,深雪可知门外高”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暮春时节,诗人认为只有真正懂得音乐之美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而在大雪封门之时,诗人则认为真正的高洁与才华,无需外界的赞誉与认可,自然会显现出来。
尾联“但愿诸生娴礼乐,他年池上看挥毫”表达了诗人对学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礼仪与音乐,将来在池边挥毫泼墨,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这既是对学生的勉励,也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教育事业的深情投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时人物韩与苏,题榜制名夫岂疏。
保家匪乏千金产,教子必以万卷书。
江河源从滥觞起,拱把可取合抱馀。
方今天子陋汉武,会见待诏仍公车。
少小已诵山谷文,老大始游山谷寺。
按诗寻境尽可得,落笔不容追一字。
旧闻是老诗有宗,韩门更许愚丘雄。
风流前辈日已远,此道此山俱属公。
仲冬六日如春旦,偶向溪亭适吾倦。
山耶云耶远莫知,但见青苍属仍断。
其馀杂树亦稍稍,复有深溪临断岸。
谓言雨后当有梅,倚薄敷丛忽陵乱。
一杯共摩石田甘,走笔题诗待君窜。
因之并寄伯仁君,傥肯来游驱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