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
谁写湘西清绝景,巧移林壑慰行人。
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
谁写湘西清绝景,巧移林壑慰行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首句“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通过对比山峦和脚下细微尘土的差距,抒发了诗人对于攀登高峰、探索自然之壮丽景观的渴望。这里,“伤神”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触动,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隐含着一丝自我与自然的差距感。
接着,"蜡屐明朝陌上尘"则描绘了诗人早晨踏足山路,鞋底积聚的尘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细腻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探寻未知、攀登高峰的执着。
第三句“谁写湘西清绝景”引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在这幅画中,是哪位艺术家以其卓越的笔触捕捉了湘西这片土地上的绝妙风光。这里的“湘西”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以山水之美著称,而“清绝景”则形容那里的风景超凡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一句“巧移林壑慰行人”,则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画中的山林溪壑被巧妙地搬运到了画布上,为行走其中的人们带来了安慰和愉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传递情感和美好理念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与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棋子声乾案接尘,午窗诗梦暖于春。
清风不动阶前竹,谁道今朝有故人。
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沈浩渺。
行路古来难,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
刘侯驱车东,幕府宾客稀。
凭几独萧然,真与万事违。
巢燕无世情,闲堂时一归。
东风忽怒号,辄来撼窗扉。
搅我静中趣,聒聒无停威。
尘沙亦侵人,犹喜势力微。
日暮风稍息,出户聊振衣。
行吟视庭木,枝空但花飞。
幽思感晚春,浩歌送斜晖。
翟公大书门,怨激恐已非。
俗物喜去眼,杜子吾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