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跋湘西清绝图》
《跋湘西清绝图》全文
宋 / 折彦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

谁写湘西清绝景,巧移林壑慰行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g西qīngjué
sòng / zhéyànzhì

shānfēnqiǎnzhèngshāngshénmíngcháoshàngchén

shuíxiěxiāng西qīngjuéjǐngqiǎolínwèixíngrén

翻译
山色与我相隔太浅,反而更让人伤心。
明天早晨,踏上尘土飞扬的小路,心情更加沉重。
注释
与山分浅:形容山色与人的距离近得仿佛能触及。
正伤神:恰好触动了内心的愁绪。
蜡屐:古代的一种木制鞋,这里指步行。
明朝:明天。
陌上尘:田野小路上的尘土。
谁写:疑问,不知何人。
湘西:泛指偏远的湘江流域地区。
清绝景:清幽绝美的景色。
巧移:巧妙地转移。
林壑:树林和山谷。
慰行人:安慰行走的人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首句“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通过对比山峦和脚下细微尘土的差距,抒发了诗人对于攀登高峰、探索自然之壮丽景观的渴望。这里,“伤神”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触动,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隐含着一丝自我与自然的差距感。

接着,"蜡屐明朝陌上尘"则描绘了诗人早晨踏足山路,鞋底积聚的尘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细腻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探寻未知、攀登高峰的执着。

第三句“谁写湘西清绝景”引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在这幅画中,是哪位艺术家以其卓越的笔触捕捉了湘西这片土地上的绝妙风光。这里的“湘西”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以山水之美著称,而“清绝景”则形容那里的风景超凡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一句“巧移林壑慰行人”,则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画中的山林溪壑被巧妙地搬运到了画布上,为行走其中的人们带来了安慰和愉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传递情感和美好理念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与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折彦质
朝代:宋

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字仲古,号葆真居士。折可适子。高宗绍兴六年,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寻罢。秦桧为相,以彦质为赵鼎所引,安置郴州。有《葆真居士集》。
猜你喜欢

上帅漕闵雨十首·其七

饥民日嗷嗷,汹汹溃堤水。

痛决未可知,无易此一蚁。

(0)

挽朱彦博二首·其一

重惜夫君去,哀吟思不穷。

江淮经画里,风雨笑谈中。

志大长违俗,才高无近功。

盖棺公论出,谁不羡豪雄。

(0)

题辛稼轩斋

棋子声乾案接尘,午窗诗梦暖于春。

清风不动阶前竹,谁道今朝有故人。

(0)

徵招

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沈浩渺。

行路古来难,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

(0)

句·其四

客舍三杯酒,渔舟半夜灯。

(0)

幕中偶书

刘侯驱车东,幕府宾客稀。

凭几独萧然,真与万事违。

巢燕无世情,闲堂时一归。

东风忽怒号,辄来撼窗扉。

搅我静中趣,聒聒无停威。

尘沙亦侵人,犹喜势力微。

日暮风稍息,出户聊振衣。

行吟视庭木,枝空但花飞。

幽思感晚春,浩歌送斜晖。

翟公大书门,怨激恐已非。

俗物喜去眼,杜子吾庶几。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