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柴运水老庞禅,佛法无多在密边。
饼汝将来还与汝,因师交点更团圆。
般柴运水老庞禅,佛法无多在密边。
饼汝将来还与汝,因师交点更团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庞禅的老僧人,他日常从事搬运柴火和挑水的劳作,生活简朴。诗人郑清之认为,佛法的精要并不在于繁复的仪式或理论,而是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体验。他以禅宗的方式表达,将饼递过去,实际上是传递佛法的真谛,希望对方通过这样的互动,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并体验到佛法的圆融与和谐。
"般柴运水"象征着修行者的日常生活,"佛法无多在密边"暗示佛法就在平凡琐事之中,不需追求深奥的秘传。"饼汝将来还与汝"表达了直接而朴实的教诲,如同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师交点更团圆"则进一步强调了师徒之间的交流与默契,以及佛法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和谐。
整首诗简洁明快,富有禅意,体现了宋代禅宗诗歌的特点,即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寓教于乐,引导读者体悟佛法的真谛。
魏紫姚黄。属吟翁管领,曾醉春觞。
盟寒钗凤股,灰冷宝猊香。前事远,此心凉。
去也棹沧浪。把年时、芳情付与,鸳颈交相。
灯前吊影成双。叹星星丝鬓,老矣潘郎。
愁偏欺客枕,样不入时妆。尘面目,铁心肠。
归隐又何妨。小滩头、曲竿直钓,谁识严光。
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兮,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
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
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凛。
我欲采薇隐此山,祇恐林惭涧恧锁松关。
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歃寒冰和露饮。
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