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姑熟溪头,三据宝华玉座。
草木无不沾恩,缁素几多證果。
世人尽爱西庵璞,谁知屡试红炉火。
虽然觌面相呈,也要从头觑破。咄,钝置杀人。
一住姑熟溪头,三据宝华玉座。
草木无不沾恩,缁素几多證果。
世人尽爱西庵璞,谁知屡试红炉火。
虽然觌面相呈,也要从头觑破。咄,钝置杀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西庵璞老真赞》。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西庵璞老的禅宗智慧与修行境界。首句“一住姑熟溪头,三据宝华玉座”描绘了西庵璞老在姑熟溪边静修,宝华玉座象征着其高深的禅学地位。接着“草木无不沾恩,缁素几多證果”则表达了西庵璞老对众生的慈悲与教化,无论是僧侣还是俗人,都深受其影响,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与证悟。
“世人尽爱西庵璞,谁知屡试红炉火”一句,揭示了世人对西庵璞老的崇拜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如同“屡试红炉火”,需要经历种种磨难与考验。最后,“虽然觌面相呈,也要从头觑破”强调了直接面对真理的重要性,但又需从基础做起,彻底理解与实践。最后一句“咄,钝置杀人”则是对那些不愿或不敢深入修行之人的一种警示,意在激励人们勇于面对自我,不畏艰难,追求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西庵璞老的禅宗智慧和修行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修行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使君拥千骑,蹋雪向长安。
雪中芳草尽零落,赠此青锦金琅玕。
江南邱墟绕江水,中有琅玕拂云起。
应龙夜穿崖石裂,江妃朝游春雨歇。
风梳露洗助婵娟,沙崩水溅映潺湲。
坐看綵笔题苔藓,想见翠葆摇风烟。
只今四海歌太平,甘露昼降黄河清。
愿言植此玉墀侧,会听丹山凤鸟鸣。
出车邺城外,驾言指南乡。
我君整六师,赫怒征东方。
千艘溯淮浦,武骑发河阳。
岂不怀归思,王事不可忘。
郁郁涉长途,触目多忧伤。
葭菼盈深崖,榛棘蔽高冈。
悲风振中野,阴云起回翔。
羁鸟鸣我前,孤兽驰我傍。
伊昔东山人,三年事戎行。
捐私报公家,终以反故疆。
勉哉同袍子,永言视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