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溪临赤岸,曾潭扬素波。
巨鳌冠蓬莱,玉堂映岩阿。
中有羽衣客,陵冈拾若华。
彷佛乘紫烟,缥缈吸翠霞。
灵妃奏妙曲,六虬驾云车。
西谒王母庐,东戏海童家。
下视九垓内,蜉蝣良可嗟。
瑶溪临赤岸,曾潭扬素波。
巨鳌冠蓬莱,玉堂映岩阿。
中有羽衣客,陵冈拾若华。
彷佛乘紫烟,缥缈吸翠霞。
灵妃奏妙曲,六虬驾云车。
西谒王母庐,东戏海童家。
下视九垓内,蜉蝣良可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充满了奇幻与神秘的气息。诗人以瑶溪、赤岸、曾潭、素波等自然景观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其中,“巨鳌冠蓬莱,玉堂映岩阿”一句,将巨大的神龟与仙山蓬莱、玉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诗人引入了“羽衣客”,这一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超凡脱俗、追求自由之士。他们“陵冈拾若华”,在山冈上采集若华,既展现了他们的逍遥自在,也暗示着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彷佛乘紫烟,缥缈吸翠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虚幻与飘渺,仿佛是神仙在紫色的烟雾中乘风而行,吸入的是翠绿的云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灵妃奏妙曲,六虬驾云车”则描绘了仙界的音乐与交通,灵妃的美妙乐曲与六条龙驾车的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音乐感,也体现了仙界生活的奢华与高雅。
最后,“西谒王母庐,东戏海童家”两句,展现了仙人与王母、海童的交往,既有对权力的尊敬,也有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仙界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下视九垓内,蜉蝣良可嗟”则从仙境回归现实,表达了对人类短暂生命的感慨,通过对比仙境的永恒与人间的短暂,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哲思的仙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
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
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
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
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
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
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李白真狂客,江淹本恨人。
生涯从吏议,直道托群伦。
之子才名重,相知管鲍亲。
起风还鹢羽,决海动龙鳞。
孤愤心尤烈,穷愁气未申。
彫年黄浦雪,残腊玉山春。
贯日精诚久,回天事业新。
南徐游历地,傥有和歌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