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弘治十八年七月七日听宣大行皇帝遗诏感恸有作》
《弘治十八年七月七日听宣大行皇帝遗诏感恸有作》全文
明 / 苏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日落风悲涕泪流,谅阴元老要伊周。

远臣敢替终天恨,嫠妇犹怀昔日忧。

西序忽闻陈大训,内庭谁始献嘉谋。

祖宗典则森然在,唐宋区区莫效尤。

(0)
鉴赏

此诗《弘治十八年七月七日听宣大行皇帝遗诏感恸有作》是明代诗人苏葵在听到大行皇帝遗诏后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先帝的哀思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首句“日落风悲涕泪流”,描绘了诗人面对夕阳西下,秋风悲凉,不禁泪如泉涌的情景,渲染出一种沉重而哀伤的氛围。接着,“谅阴元老要伊周”一句,借用了古代对贤臣的赞誉,表达了对先帝身边元老的敬仰和期待他们能像伊尹、周公一样辅佐新君,稳定国政。

“远臣敢替终天恨,嫠妇犹怀昔日忧”两句,诗人以“远臣”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在远方,但心系国家,对先帝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以“嫠妇”自喻,暗示自己如同寡妇一般,对往昔的忧虑仍然难以释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西序忽闻陈大训,内庭谁始献嘉谋”两句,通过描述听到先帝遗诏时的场景,表达了对先帝英明决策的追忆,同时也暗含对当前朝廷决策的期待,希望有人能提出有益的建议,以期国家长治久安。

最后,“祖宗典则森然在,唐宋区区莫效尤”两句,诗人强调了遵循先祖的典章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后世君主不应效仿唐宋时期的某些做法,言外之意是希望当朝君主能够借鉴历史经验,治理好国家。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先帝的哀悼,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苏葵
朝代:明

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猜你喜欢

送唐□□操江·其二

进贤冠未脱,话去几无疑。

似此离尘意,差堪静者知。

畏人难速避,见事已惭迟。

计日分吴越,青山共紫芝。

(0)

羡尔考槃者,幽栖不问年。

青云看世业,白雪入朱弦。

看竹辞鸠杖,寻芝伴鹤眠。

玉堂传诰日,谁识地行仙。

(0)

九日太史何龙友文学马伯起暨同丈过集·其一

燕山秋欲暮,摇落思难裁。

共是他乡客,宁忘九日杯。

悲秋翻恨雁,怀土懒登台。

却忆龙山会,狂歌意转哀。

(0)

登栖贤寺阁

丹梯依宝地,登陟上青冥。

五老平窥户,千峰低列屏。

罡风生下界,紫雾湿疏棂。

此夜天边望,江湖有客星。

(0)

白莲池

麻姑仙去后,曾此驻云车。

漾月长悬镜,澄潭不见花。

蓬莱几清浅,古洞自年华。

箫管商风发,犹疑下蔡家。

(0)

初秋同林少宰罗司成游鸡鸣山

凉雨初收景乍妍,客裳沾洒思翛然。

招携同叩鸡鸣寺,眺望仍登鹫岭巅。

霜落渚莲秋万顷,风归巢鹤树千年。

萧王香殿埋芳草,宋苑经台起暮烟。

两度宦游供汗漫,六朝风物足留连。

金门一别星辰隔,白下同来岁月偏。

簪绂未妨仙吏傲,酒杯宁负远公缘。

尚怜泽雉樊中啄,终儗冥鸿人外骞。

丹灶罗浮砂未改,金书衡岳鸟还传。

武陵不是人间世,好共他年访列仙。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