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洪荒海外天,延平勋业尚巍然。
彽徊无限沧桑感,霸气销沉二百年。
斗山妃子祠长在,竹沪王孙冢尚存。
不改千秋亡国恨,声声杜宇总销魂。
开辟洪荒海外天,延平勋业尚巍然。
彽徊无限沧桑感,霸气销沉二百年。
斗山妃子祠长在,竹沪王孙冢尚存。
不改千秋亡国恨,声声杜宇总销魂。
这首诗《台湾杂咏》由清代诗人林维朝所作,通过对台湾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台湾独特地位和深厚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联“开辟洪荒海外天,延平勋业尚巍然”,开篇即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将台湾置于“开辟洪荒”的历史背景中,赞美了延平郡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其勋业依然屹立不倒,彰显出历史的辉煌与不朽。
颔联“彽徊无限沧桑感,霸气销沉二百年”,紧承上联,表达了诗人面对台湾这片土地时,内心涌动的无限沧桑感。郑成功的霸业虽已消逝两百年,但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依然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令人感慨万千。
颈联“斗山妃子祠长在,竹沪王孙冢尚存”,转而聚焦于台湾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斗山上的妃子祠与竹沪的王孙冢,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保存完好,成为后人追忆历史、缅怀先贤的场所。这两处遗迹不仅见证了台湾的历史变迁,也寄托了人们对过往英雄的敬仰之情。
尾联“不改千秋亡国恨,声声杜宇总销魂”,收束全诗,诗人以杜宇(传说中的蜀帝望帝)的啼鸣象征亡国之痛,表达了对台湾自古以来遭受的外侮与分离之苦的深切同情。尽管时间流转,历史的伤痕并未随时间消逝,杜宇的哀鸣总能触动人心,引发对台湾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诗人深沉的情感,既是对台湾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台湾未来命运的关切与思考。